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欲通過打“無公害”牌等手段扭轉銷售困局
本地養殖鮑魚欲分市場一杯羹
鮑魚這個曾經可望不可及的珍肴,如今已是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常見菜肴。鮑魚養殖,也隨之成了極具市場前景產業之一。
繼東山、漳浦等地興起鮑魚養殖后,翔安一帶的養殖戶近兩年也開始瞄準這一產業,欲在鮑魚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起步較晚】本地鮑面臨銷售困局
相對于東山的鮑魚養殖業,廈門的鮑魚養殖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雖然翔安一帶就有個別水產養殖戶經營鮑魚苗,但真正的鮑魚養殖還是這幾年的事情,主要零星分散在大嶝一帶。據介紹,時間最長的鮑魚養殖戶——大嶝培陽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其真正養殖鮑魚的歷史也不過三年,年產量也僅在5噸左右。
在外地鮑魚已經占領廈門市場的情況下,起步較晚、規模偏小的廈門鮑魚養殖戶一直面臨著無法打開市場的尷尬局面。據廈門水產養殖協會會長張國和介紹,廈門菜市場銷售的鮑魚基本上都是來自周邊地區,而酒樓里的鮑魚相當一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廈門本地養殖的鮑魚,一般只能靠一些老客戶進行定點銷售。
另外,由于養殖周期長、養殖成本較高等原因,廈門本地鮑在銷售價格上也比外地鮑魚要貴。培陽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書彬告訴記者,其養殖的鮑魚一斤要賣到50元以上才能保本,而目前市場上小鮑魚的價格每斤僅需三四十元,這給本土鮑魚的銷售造成了很大難題。
【尋求突破】養殖戶借力“無公害”
如果說售價高是廈門鮑魚養殖業的“軟肋”的話,“無公害”無疑是廈門鮑魚養殖業的一張王牌。據介紹,廈門養鮑業主要是采用紫菜、海帶、大型藻類等天然材料進行養殖,具有“無公害”特點。同時,由于本地鮑養殖周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比外地鮑魚生長周期幾乎多了一倍,肉質、口感等方面相對有保證。
鄭書彬認為,就銷售價格而言,他們無法直接進入市場競爭?熏但作為廈門首批無公害養殖基地,他們的優勢在于“無公害”。因此擺在廈門鮑魚養殖戶面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讓市民認可本地養殖的鮑魚“物有所值”。
在業界看來,開設專賣店無疑也是扭轉銷售困局的很好手段。據廈門水產養殖協會會長張國和透露,廈門水產養殖協會正準備牽頭建立一個無公害海產品專賣商場,商家將全部來自鮑魚、紫菜、羅非魚等無公害養殖戶,以及天然捕撈海產品。屆時,本地“無公害”鮑魚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