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一個大水族箱中挑選自己的盤中餐,是香港那些著名海鮮酒樓最吸引人之處。
隨著粵菜在中國其它地區也越來越受喜愛,一家臺灣公司正希望借助海峽兩岸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貿易協議,從中大賺一筆。
龍佃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ong Diann Marine Bio Technology)的水產養殖場位于臺灣海濱小鎮枋寮。這里最名貴的魚——鞍帶石斑魚——在任何一家餐館的水族箱都不太可能看到。這種魚身長可達2.5米,重達600公斤。清蒸鞍帶石斑是最受香港美食家熱捧的菜肴。
龍佃公司所有者戴昆財是世界人工養殖巨型魚類第一人。戴昆財目前是臺灣最大的石斑魚養殖戶,在他起居室的水族箱里就養了兩條150公斤重的石斑幼魚。
臺灣是全球唯一大批量出口養殖鞍帶石斑的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戴昆財的技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其它國家出口的都從海中捕撈的野生鞍帶石斑。
戴昆財去年的銷售額達2億新臺幣(合630萬美元),幾乎全部銷往香港這個全球第一大石斑魚市場。但過去的一年里,來自上海和北京等中國大陸城市的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養殖鞍帶石斑的售價幾乎翻了一番,從1年前的每公斤280元新臺幣漲到480元新臺幣(合15美元)。
“過去一年石斑魚需求和價格的上漲幅度,是我入這行20多年來最大的,”戴昆財表示。
中國大陸需求日漸旺盛,讓戴昆財和枋寮其他石斑魚養殖戶成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明顯受益人。該協議是相互競爭的海峽兩岸簽訂的首份正式貿易協議。中國大陸將臺灣視為自己領土的一部分,盡管自1949年以來,該島一直處于事實上的獨立狀態。
根據已于本月生效的該協議,北京方面除了撤銷目前對活魚征收的13%的關稅,還將取消對臺灣500多種產品的進口關稅。此舉將使臺灣自行車、制藥和機械行業受益。
“大陸市場的增長真的才剛剛起步,”戴昆財表示。“我們預計,整個大中華市場每年會增長20%。”
戴昆財的努力得到了臺灣政府的支持。臺灣政府正努力將石斑魚推廣為新的民族出口產業。臺灣漁業署(Fisheries Agency)署長沙志一(James Sha)表示,石斑魚養殖不會與中國大陸形成直接競爭——大陸海域冬季溫度過低,不適宜該魚種生存。“中國大陸養殖石斑魚的人非常少,”沙志一表示。“他們主要在養殖淡水魚。”
沙志一表示,這份貿易協議讓石斑魚養殖戶(通常為小型家族企業)得以進入新市場,例如為大陸省份提供冷凍魚,從而有機會發展成為大中型企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