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斑點叉尾鮰,亦稱美洲鯰、溝鯰,屬于鯰形目,鮰科,為淡水溫水性魚類。斑點叉尾鮰分布于美國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區,以后廣泛地進人大西洋沿岸。現在基本上全美國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是美國主要淡水養殖品種之一,其產量超過美國淡水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該魚具有適應范圍廣、食性雜、適溫廣、抗病力強、生長快、產量高、易飼養、肉質鮮嫩、容易捕撈等特點,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1984年該魚由湖北省水產研究所引進我國,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已在我國大面積的養殖。特別是 2000年以后我國斑點叉尾鮰開始出口美國, 2005年1月我國產品占美國市場的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更是刺激了我國斑點叉尾鮰養殖業的發展。近20年的養殖實踐證明,斑點叉尾鮰具有明顯的經濟優勢及產業化發展優勢,農業部已將羅非魚、鰻鱺、斑點叉尾鮰3個淡水品種列為產業化開發對象。斑點叉尾鮰產業在我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我國斑點叉尾鮰的養殖現狀
1、斑點叉尾鮰的引進
斑點叉尾鮰原產于美國,是美國淡水水域的主要魚類之一。1984年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率先從美國引進斑點叉尾鲴1500尾 (平均體長1.83cm),并對其生物學、生態、繁殖、養殖技術進行了初步的研究。1987年g6月,人工繁殖獲得成功,16%的親魚自然產卵,共孵化出50萬尾魚苗,當年即被15個省(市)的 59個科研、生產單位引種試養。隨后于1997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從美國引進60萬尾3個品系,1999年總站再次引進70萬尾,2004年我國漁業學會鲴魚分會(籌)組織引進44萬尾。
2、養殖情況
經過二十多年的養殖推廣,斑點叉尾鮰養殖已發展到我國大部分省市。目前,我國斑點叉尾鮰的養殖已推廣北至黑龍江,南到兩廣等20幾個省市,其中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和廣東已有大面積的斑點叉尾鮰養殖,主產區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包括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全國年產量超過15萬噸以上。
3、養殖方式
養殖方式以池塘養殖為主,還有網箱養殖、流水養魚等其它養殖模式。苗種放養則有單養、混養(一種是斑點叉尾鮰為主,搭配鰱、鳙、羅非魚以及鯪魚等;另一種是主養鯧魚,搭配斑點叉尾鮰)。經過近20年的推廣,斑點叉尾鮰的大規模苗種生產和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普遍投喂顆粒飼料,浮性飼料以逐漸被接受。
4、加工情況
2003年以前,我國斑點叉尾鮰消費基本上是鮮活魚消費。2003年開始。由于我國斑點叉尾鮰開始向美國出售,所以也開始進行簡單的粗加工,主要有凍魚片和魚肚,深加工的企業不多。
二、美國斑點叉尾胭發展的概況及我國的機遇目前養殖斑點叉尾鮰最具規模的是美國,其養殖技術最發達,養殖水平最高。到 2000年,已達到了26.9萬噸(5.94億磅),在20年里增長了13倍。2000年,各種市場消費的斑點叉尾鲴加工產品總計超過13.5萬噸,年人均消費超過0.49kg。加工廠獲得的總收入將近 7.08億美元。自1986年以來,美國人均斑點叉尾鮰消費量翻了一番,繼金槍魚、三文魚、鱈魚之后排名第四位,并且市場份額還在遞增。斑點叉尾鮰的品質和口味適合北美和歐盟的市場要求,擁有廣泛的國際市場,2003年越南的鯰魚被美國定為傾銷,隨著稅率的提高,其產品已失去競爭力,初步估計美國出現至少2億—3億美元的市場空缺,我國的斑點叉尾鮰養殖、加工生產成本較低,出口潛力大,魚片出口面臨著極好的國際市場機遇(在美國本土生產一磅魚片的加工總成本為65美分,而我國生產一磅的加工成本約為35美分)。去年下半年,國內已經有近1000噸的斑點叉尾鮰魚片出口美國。隨著斑點叉尾鮰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斑點叉尾鮰的出口將呈現迅速增長的態勢。我國斑點叉尾鮰養殖業的發展也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三、我國斑點叉尾鮰產業存在的問題雖然國際市場對斑點叉尾鮰的需求量較大,但我國的斑點叉尾鮰出口量卻不大,出口量與生產量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我國斑點叉尾鲴產業存在的問題:
1、國內出口商競相出報低價,缺乏統一管理去年在原料魚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有些廠家,特別是一些小的廠家或者是新的加工出口企業,為了爭取定單,只報1.8美元鵬,此價格只和原料價格持平,還有加工費、海陸運費等其它費用就只好用退稅來抵,為了不負利銷售,就只好用80%凈重或者將使用STTP產品假冒非使用添加劑產品,這樣做毫無疑問會損害我國產品聲譽;
2、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主要表現為養殖魚類色澤差,產品帶有泥腥味和藍藻臭味、以肚片代魚片、藥殘超標、以越南鯰魚假冒美國斑點叉尾鮰出口等等。
3、種質退化嚴重,病害日趨嚴重由于斑點叉尾鮰是引進品種,經過連續多代的人工繁殖,斑點叉尾鮰的養殖性狀有所退化,主要表現為抗病力下降、生長緩慢和規格變小等現象,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時易發生大規模病害和死亡。其根本原因是親本群體數量小,更新周期長,近親繁殖(近交)。
4、養殖技術相對落伍由于越南鯰魚被定為傾銷,我國的斑點叉尾鮰加工產品被看好,出現賣方市場。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斑點叉尾鮰的苗種、成魚養殖及加工廠迅速擴大規模,產業規模容易失控,養殖戶在不了解情況下容易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而且,片面強調密養高產,缺:乏對水域環境負荷力的論證,導致脆弱的水體生態環境被破壞,產品質量、規格多數不符合出口規格。
5、加工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化程度不夠隨著我國加入WTO,斑點叉尾鮰加工出口進入了相對快速發展期。但我國出口的斑點叉尾鮰,仍然是簡單的凍魚片、魚肚出口,對整個斑點叉尾鮰養殖業的帶動作用有限,難以促使斑點叉尾鮰產業化格局的形成。
近年來,隨著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的嚴重下降,導致鱈魚大幅度減產,歐美市場上熱銷的鱈魚片減少,轉而消費羅非魚和斑點叉尾鮰,從而為斑點叉尾鮰提供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實現斑點叉尾鮰的產業化,將帶動相應的加工、出口貿易,間接效益巨大。另外,可增加就業機會,社會效益顯著。
四、對我國斑點叉尾鮰產業的幾個建議
1、加強斑點叉尾鮰的優良品種選育和原種引進斑點叉尾鮰自引進以后,經過連續多代的人工繁殖,養殖性狀有所退化,主要表現為抗病力下降、生長緩慢和規格變小等現象,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時易發生大規模病害和死亡。其根本原因是親本群體數量小,更新周期長,近親繁殖(近交)。因此,在加強良種選育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原種引進的力度,即一段時間就從原產地引進一定數量的親本。
2、建立待業協會,加強協調工作
建立行業協會,規范行業行為是斑點叉尾鮰出口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整個行業處在一種群龍無首、各自為陣的無序狀態。因此成立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很有必要。由行業協會制定整個行業的規范,并加以引導和指導,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行業的無序狀態,使出口形勢得到改善,使行業組織起到“潤滑劑“、“催化劑”作用,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推動產業發展。可喜的是,我國漁業協會鮰魚分會正在積極籌建中,該分會的成立,對于規范斑點叉尾鮰出口市場,建立統一有效的行業規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3、提高養殖技術,增強環保意識
我國水產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養殖技術和歷史并不成正比。我國的養殖技術還比較落后,傳統的養殖成分還占有相當的比例,養出來的魚品質較差,飼料系數相對也較高。同時,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的環保意識不強,養殖廢水的任意排放,抗生素和化學藥物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濫用亂用的現象。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我國生產的斑點叉尾鮰價格較低,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是未考慮污染環境資源這一巨大成本的。
4、加強斑點叉尾鲴的深加工及開發利用
我國斑點叉尾鮰加工出口應該迅速與歐、美等市場接軌,防止閉門造車,從國外引進斑點叉尾鮰深加工技術及關鍵設備,開發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雖然我國水庫養殖的斑點叉尾鮰,由于沒有土腥味,在美國市場上更受歡迎,但也不能因此大意。
5、出口的同時要瞄準國內市場
在作好斑點叉尾鮰出口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目光瞄準國內市場。如果我國斑點叉尾鮰的年人均消費量能夠達到1磅,其市場容量就是美國的4倍以上。這個市場是十分龐大的。因此,我國斑點叉尾鮰產業最終最大的市場機遇仍然在于國內。如何開拓國內市場,是廣大養殖業主和經銷商應該考慮的主要方向之一。
6、注重品牌意識,提高產品競爭力
要使國貨走出國門,就必須按照國際衛生標準嚴把產品質量關。從養殖場地選擇、苗種培育、成魚飼養、產品加工等全程實行監控。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水產晶加工龍頭企業,因為這些“龍頭”企業,上聯國際國內市場,下聯養殖生產單位,對產業發展作用很大。使加工產品符合健康食品要求,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確保產業穩步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