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浙江是海洋捕撈大省,但由于捕撈力量和強度的快速增加,造成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捕撈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明顯下降。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日前決定,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對海洋捕撈現狀、存在問題、浙江漁場漁業資源現狀、資源與捕撈的關系等問題的全面和系統的調查研究,提出科學配置捕撈力量和規范管理海洋捕撈的建議,以確保浙江漁場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保證海洋捕撈業的良性發展。
據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介紹,此次研究開發內容包括:浙江省海洋捕撈主要漁具漁法現狀調查;底拖網、桁桿拖蝦網、帆式張網、定置張網、蟹籠、近海流刺網漁獲狀況及損害主要經濟魚類幼魚資源研究;主要捕撈作業經濟效益的典型調查;浙江漁場主要捕撈對象資源可捕量研究;浙江省海洋捕撈容量研究等等。研究結果將為實施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程、為有效削減捕撈力量和捕撈強度、合理配置和調整捕撈力量、科學管理海洋捕撈業提供決策依據,也為全國沿海省市實施海洋捕撈宏觀管理提供范例。
浙江的海洋捕撈業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具非常大的規模。近年來,由于長期采取粗放型、掠奪式、不合理的捕撈方式,造成傳統優質漁業品種資源衰退程度加劇,漁獲物的低齡化、小型化、低值化現象嚴重。一方面,漁場中不斷有資源被過度捕撈或衰退;另一方面,漁業船主不惜采用增大船只噸位和功率,致使船網工具越來越大、漁獲物規格越來越小,捕撈產量中超過半數為未達可捕規格的幼體,破壞漁業資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造成捕撈力量和漁業資源之間的惡性循環。
據了解,浙江省目前擁有海洋捕撈機動漁船3萬艘以上,漁船功率350萬千瓦左右,分別位居全國第2位及第1位,是我國海洋捕撈力量最強大的省份。近年來海洋捕撈產量320萬噸左右,占全省水產品總產量的70%左右,并一直位居全國前三位。海洋捕撈歷來是浙江沿海的舟山、寧波、臺州、溫州等4市、23個縣、30萬漁民、100萬漁區群眾,特別是6個海島純漁區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和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