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產品因其營養與藥用價值被人們逐步深刻地認識,使得其市場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時人們對于水產品質量、衛生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近年來不少水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超標,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水產品,引發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因藥殘留超標被拒收、扣留、退貨、索賠、終止合同、停止貿易交往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水產品市場準入問題及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同時國家為了依法約束水產業,規范水產養殖和加工、經營,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出臺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綱要。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全國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均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出要求,各級財政也撥出專款,推進并加大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的進度與力度,也必將對加強水產品產供銷全過程的監控,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市場準入制度不僅有利于水產品質量標準化的實施,而且有利于規范水產品生產和加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一、水產品市場現狀
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加強了市場體系建設,各類市場相繼建立。近幾年,我國的水產品批發交易發展迅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現在水產品市場交易主要表現在如下兩方面:
在生產、流通方面:現在市場內水產品上市交易主要以原成品和散裝為主,好次混雜,大小不分,連殼帶泥,無包裝或咸箱包裝,無法用標準來區分質量和等級,并且以目測實物來判斷質量,基本上處于原始的交易狀態。當前,由于水產品規格繁多、差異大,給定價造成很大的難度;另外水產品是鮮活產品,在包裝、儲存、運輸上有相當的困難;還有水產品市場內臟亂的環境也難以保證水產品的質量。這為交易市場采用先進的交易方式,進行市場準入增加了難度。
在市場準入檢測方面:大部分市場流通領域還是盲區,做的比較好的市場、超市也僅僅停留在甲醛的檢測上,而對魚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污染、變質毒素、貝類毒素、魚餌激素、色素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基本為零。
二、當前推行水產品市場準入所存在的問題
l.水產品市場準入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涉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現行法律法規極不完整,缺少專門針對水產品準入方面的法律法規,無法實施對水產品準入的全面有效監督管理。
2.推行水產品市場準入的大量基礎性工作還沒進入正常運行軌道。近年來,水產品市場商品豐富,市場競爭有利于促進水產品質量的提高。但國家或地方在水產品的規格質量標準和包裝上還沒有形成統一,有的質量標準還沒有建立,標準化加工生產的水產品應該達到怎樣的產品規格質量沒有明確規定。因而從市場監督部門來講也沒有規范商品質量和市場準入的具體依據。
3.市場主體經營者對水產品市場準入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認識不深、不到位。具體表現在流通領域缺乏宣傳力度,水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廣大經商戶、消費者對國家頒發的一些標準、要求,例如《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入《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等知之甚少,甚至一部分人認為水產品質量安全及準入是政府的事,沒有把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看成是市場經營者應盡的職責與義務。
4.政府對市場經營者的支持和投入太少,水產品市場檢測體系建設進展緩慢。由于用于水產品檢測的分析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建設一個能開展水產品檢測的普通檢測室,需投入大量資金;另外,開展檢測工作的日常費用也很大,開展水產品市場準入初期,市場經營者難以承受高額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導致水產品市場檢測工作進展相對緩慢。
5.市場檢測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專業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成立時間不長,水產品市場質量檢測經驗缺乏,水產品市場檢測人員更是缺乏。
三、水產品市場準入幾點建議
1.加強市場準入立法、執法.盡快建立健全水產品的市場準人機制。
依據有關法律,對現有的涉及水產品市場準入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文件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加快制訂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及其實施細則的步伐,為水產品市場準入監管提供法律支撐,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體系,以水產品、藥物殘留、水產加工品、漁業生產基地、水產養殖病害、漁業水域環境、水產原良種場和水產批發市場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由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共同組成的比較完善的水產市場準入的標準。
2.加強引導,廣泛宣傳,提高人們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強水產品市場準入宣傳,增強全社會對水產品市場準入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的認識。
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要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做好宣傳引導,加大對水產品質量安全及市場準入方面有關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宣傳,增強全社會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感,營造一個水產品市場準入的良好氛圍。
3.增加投入,建立、完善檢測體系。
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對水產品市場準入的支持,加大對水產品安全標準的制修定、檢測檢驗體系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等建設的投入。雖然國家有關部委已出臺了《流通加工領域開展食品安全檢測的標準和方法》,但是水產品檢測的網絡體系框架還沒建立起來。農業部將按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的需要,對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過程監管,最基礎的工作是盡快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4.探索簡易、快速的水產品檢測方法。
先期先在水產品批發市場開展水產品“甲醛”用量的檢測。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提高,檢測手段不斷完善,逐步推進更好的快速檢測項目:如藥物殘留、激素、色素、生物毒素等的檢測。普及藥物殘留檢測方法,完善藥物殘留檢測方法標準,最大程度地滿足水產品市場準入的需要。
5.加強市場檢測體系管理,提高市場檢測人員素質。
要逐步健全批發市場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充實儀器設備,完善檢測手段,盡快提高檢測能力,加大推行水產品市場準入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檢測工作。市場檢測業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檢測水平,直接影響到水產品流通領域質量檢測的運行質量,為此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應從一開始就高標準、嚴要求,強化檢測機構的認證條件,加強檢測人員的業務培訓,切實提高檢測的能力。手段和水平,特別是對突發事件要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并適時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南方漁網: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