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本宮城縣產地魚市場協會和水產品流通對策協議會的合同研修會于7月22日在仙臺市青葉區的仙臺PLAZA飯店內舉辦。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的小松正之教授以「當魚從日本餐桌上消失的日子」為題展開演講。小松教授展示了近年漁獲的實際情況,邊指出現今日本也面臨水產資源多數呈現減少的趨勢,并提案發言「當中也有急速減少中,需立刻采取對策的魚種類。漁船同業的過度競爭需要預防、為了保障魚價的安定,應該采取效法各國同樣以IQ(個別分配配額),或是ITQ(個別可轉讓配額)方式才對」。
小松教授首先,展示了主要魚種別的漁獲信息檔案,并說明總體而言日本近海的漁獲狀況是呈現惡化的狀況。太平洋的日本真鯖魚,漁獲量也不如往年所預期,并指出魚群正出現年輕化的跡象,「因為是如奧林匹克式的自由競爭,變到最后是『有魚群活動就立刻捕抓』的循環模式。關于這點受限于不論如何限制都無法法制化的因素,根本的回復已是無法指望」。
接著,邊介紹海外的事例,邊解說船只等漁獲配額分配的IQ、ITQ的結構和效果。小松教授報告指出:「透過導入ITQ制度的紐西蘭當地拖網漁業業者口述,這項努力已獲得成果,聽到紐西蘭一天能捕獲30公噸之拖網,在日本僅能捕一半的量,都感到不可思議。紐國ITQ引進的當初也是造成漁業關系者的大肆批判,中途要求中止之現象也曾發生,但結果來看確實能抑制過當的競爭,資源量、漁獲量也確實地向上提升。現今全員對于此制度皆表達贊成」。
此外,「IQ及ITQ制度若是引進日本,可想象勢必會引起現地漁業相當大的反彈聲浪,從今爾后對于漁業強力倡導資源保護的觀點是不可或缺的。若能削減過剩的漁獲能力,對資源回復扮演重大的腳色,也預期帶來效率增大及收入增大的成果,這是日本絕對要檢討是否引進的新式管理制度」,小松教授做出以上的陳訴。
小松教授也言及了有關捕鯨的問題。于6月的IWC總會上注目的正副議長提案,并解釋說明:「南極海鯨類漁獲試驗調查的捕獲上限要減為現行一半以下。而為了將試驗調查費用從副產品販賣利潤擠出,接受上限配額大幅減少的議長案,事實上就代表繼續試驗調查是不可能的意思。在國際捕鯨取締條約制定下的商業捕鯨和調查捕鯨的規定產生矛盾下,不難聯想就是要日本自身把條約上的權利放棄」。
對于捕鯨交涉方面,小松教授強調「與反捕鯨國積極的對話,交涉場合之中對試驗調查捕鯨的必要性必須明確地主張。此外對于我國國民也必須有責任說明。」,再次地陳訴捕鯨政策修正的必要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