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草龜
一個龜鱉養殖的門外漢,“心血來潮”地把所有積蓄用來租地養鱉。在苦戰12年,歷經了一系列挫折后,他終于創下500萬元的基業——
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龍門鎮,譚森林是一個名人。大家都知道,這名普通鄉村教師、一個龜鱉養殖的門外漢,在經歷10來年的跌宕起伏后,如今已經成為養鱉能手,坐擁數百萬資產。11月初,筆者走近了這位傳奇人物。
意外
小學老師租地養鱉
1998年,還是小學教師的譚森林突然提出,他要租借龍門鎮指路碑村那片無法耕種的荒地,他的這一舉動在龍門鎮引起了轟動,因為這塊荒地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誰也不愿意碰。但譚森林夫婦把多年養雞、養鴨攢下的10多萬元拿出來,租下了這片15畝的荒地。
一個教師要這片荒地有什么用呢?譚森林的這一舉動讓很多人不理解,只有妻子張明珍支持他。正當人們疑惑不已時,譚森林又扔出一顆“炸彈”——他要在這片荒地上養殖龜鱉。
“搞龜鱉養殖業,在南充市還沒有一個成功的,他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在不少人的嘲笑聲中,譚森林在荒地上修建了13個大小不等的龜鱉養殖池,開始了養殖中華鱉、土龜的艱難歷程。
這年冬天,譚森林和妻子從親戚處借來2萬元,以180元/只的高價從浙江買回100只鱷魚龜苗。龜苗帶回家以后,譚森林和妻子忙前忙后,誰料想沒過多久這100只龜苗竟然全死了。盡管譚森林后來找到了龜苗死亡的原因,但賠光了借來的2萬元,使他在經濟上陷入困境。
崛起
10多種鱉齊聚基地
摔了一個跟斗后,譚森林變得穩重了。他們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養殖中華鱉上,同時養了一些魚,這樣能以長補短。三年后,譚森林家憑著出售中華鱉和養魚獲利10多萬元。這又一次點燃起了譚森林養殖龜系列水產的夢想,他先后從廣州、上海等地引進中華草龜、鱷魚龜、巴西龜、黃喉水龜和中華鱉等10多個品種苗子1000多只。慢慢摸索中,他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龜鱉的銷路也從周邊的成都、重慶等地逐漸擴張到上海、北京等地。
正當譚森林生意興隆時,又一次考驗來了。隨著全國中華鱉養殖的不斷發展,市場上溫室中華鱉越來越多,2002年中華鱉的售價一落千丈,由以前的每公斤上千元跌到二三十元錢。這時,好心人和親戚好友再次勸說他們:“算了,莫折騰了!”但譚森林并沒有停下來,他在等待。2003年,中華鱉價格回升,飆到每公斤200多元,這讓他們大賺了一筆,最多的一次賣了七萬多元。
發展
農家樂助推鱉事業
雖然養殖龜鱉利潤很大,但是市場上龜鱉的零售價格更高,怎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又能徹底解決龜鱉的銷售呢?譚森林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2003年夏天,譚森林的兒子提出了一個新的經營思路:辦農家樂!這一下子就解決了譚森林這些年考慮的龜鱉銷售問題,興奮中的譚森林第二天就讓兒子去采購一些材料,沒想到兒子卻遭遇車禍去世,那年兒子剛滿19歲。
“辦農家樂是兒子最后的心愿,我們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把這個心愿達成。”靠著這一信念,譚森林夫婦振作起來,于2004年初辦起了當地第一家農家樂,主要經營龜鱉湯。
農家樂很快吸引了市內外游客,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兩三百人,甚至成都、重慶的客人也專門來品嘗他的龜鱉湯。“現在我的養殖基地資產在500萬元以上,農家樂每年的效益都在百萬元以上。”譚森林又有了下一步的規劃:他準備再投資200萬元左右,一方面把養殖規模擴大一倍,達到30畝;另一方面,擴大餐飲經營規模,力爭在最近一兩年內,在成都、重慶開分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