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雞鴨魚蛋,不如紅燒黃鱔”。黃鱔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滋補佳品。如今黃鱔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野生黃鱔幾乎瀕臨絕跡。2006年,津市市保河堤鎮中南村黃鱔養殖喜獲豐收,年產量將達530多噸,為環洞庭湖年產量的一半,中南村已成為常德黃鱔養殖第一村。
2004年,村養殖協會會長蘭品國到千湖之省的湖北洪湖考察,“九頭鳥”養的黃鱔令他眼前一亮、茅塞頓開。黃鱔喜好江、河、溝、溪,中南村汊洼密布,水淹田眾多,養殖場地資源充足。他當即認定黃鱔養殖是一項高效項目,于是請來了在洪湖投資的北京水產老板,在自己的30畝水面內投放了鱔苗5400斤,年底起網27000斤,獲純利潤12萬多元,每畝較以前養殖其他水產品多賺了3000元。
2005年,養殖協會的幾個會員在會長的帶動下,合伙投資97萬元,發展黃鱔養殖水面90畝,年底純收入達120萬元,畝均純收入1.3萬元,成為了“萬元田畝”,養殖協會會員發家致富的事跡還上了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節目。
2006年初,中南村村民共籌資244萬元,新投產養鱔水面298畝、網箱11900口,并專程請來北京智水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柳林教授到鱔魚池邊授課,甩開膀子,放心大膽地干了起來。國慶節后,中南村將有107萬斤黃鱔陸續出水上市,僅以19元/斤計算(時令價32元/斤以上),年產值達2034萬元,戶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