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漁業部門提醒大家“高抬貴手”,不要影響環城河的生態環境
碧波蕩漾、風景亮麗的環城河,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不過,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漁業部門投放在環城河里用來維護生態平衡的魚兒,成了“捕魚族”的盤中美餐。
近日,記者在市區勝利大橋附近的河道邊看到,數張捕魚大網正一字排開,每隔十多分鐘就有一網上來。據了解,這樣一網下去,多的有近十斤,少的也有兩三斤。捕魚人稱,這叫“扳魚”。扳魚的漁網展開后每邊有4米多長,四周用竹竿綁好,再用繩子與橋欄桿固定。記者在扳魚人放在岸邊的桶里看到,多數是白鰱和胖頭魚,個頭約半斤到一斤左右。
除了扳魚人,也有不少垂釣愛好者在河邊釣魚。“來了1個多小時就有兩條魚上鉤,現在河里的魚比以往多了。”在勝利大橋橋基附近,一位頭戴釣魚帽的垂釣者對圍觀的市民說,“最近半個月,家里吃的魚,都是在這里釣的。”
住在勝利大橋附近的張大伯告訴記者,以前河水比較臟,也很少有魚。這兩年河道治理過后,水也慢慢干凈起來,釣魚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記者在市區東護城河、城南淡江等處發現,河道邊扳魚或者釣魚的人不在少數。有的捕魚人甚至直接在路邊擺個水桶,把撈上來的魚賣給路人。胖頭魚10元一斤,白鰱8元一斤,記者觀察到,這些剛捕上來的新鮮魚賣得很俏,不一會就被下班的路人買走了。
不過,也有市民質疑,扳魚、釣魚的人這么多,會不會破壞河道的生態平衡。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市區河道經過大力整治,水質明顯改善,而“養魚凈水”成為重建河道生態的重要措施。據漁業執法部門稱,每年他們都會在河道內投放數十萬尾魚苗,才換來如今“清波蕩漾魚兒游”的內河生態環境。
市農業局漁業執法支隊工作人員表示,河魚的增多,能優化水域的生物群落結構,控制過多的藻類和其他小生物,平衡水體內的氮、磷等有機元素,以涵養水、修復生態、改善城區內河水環境。大面積、高密度的捕魚,可能對河道生態產生影響,希望大家高抬貴手。而營業性捕撈以及電魚、炸魚行為更是被嚴厲禁止的。
另據了解,我市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紹興市區河道管理辦法》,但未對內河捕魚、釣魚行為作出明確規定。不過,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稱,不文明的捕魚、垂釣行為一定程度上會對內河水環境、河道綠化、沿河公共設施等造成損害。“我們將盡量勸阻市民在內河捕魚、釣魚。”這位工作人員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