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福建檢驗檢疫局近日推出五條措施,支持寧德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建設。
寧德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地處霞浦縣三沙港區,是國臺辦為具體落實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而在大陸批準建設的唯一涉及臺灣水產生產、銷售、加工的項目。按照規劃,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大陸“園區面積最大、交易量最多、產業鏈最長、配套設施最完善、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水產品集散中心,設有專用碼頭、漁船維修補給,水產品冷藏、交易、加工,行政辦公,生活居住等功能區及相關配套設施,并享有政策支持。
據介紹,福建檢驗檢疫局為寧德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專門推出的這五條措施是:
——指導建設進境水產品存放、隔離設施,幫助其達到備案要求,對符合要求的設施簡化批準程序,快速辦結設施投入使用手續。
——指導建設出口水產品精深加工區,培訓指導加工企業人員建立出口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及其相關的標準衛生操作程序和良好操作規范。
——實施進境臺灣水產品快速驗放措施,對來自臺灣的水產品及水生動物實施“綠色通道”政策,提供24小時預約報檢及電子審批方式,優先查驗、優先檢測、優先辦理檢疫審批手續。
——探索對臺小額貿易商品檢驗檢疫便捷措施,加強與臺灣有關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臺小額貿易商品的風險分析,探索適應對臺小額貿易商品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把對臺小額貿易商品檢驗檢疫的重點放到安全、衛生項目上,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毒、有害物質檢測,為對臺小額貿易商品的檢驗檢疫提供便捷措施,做到科學快驗快放。
——加強宣傳檢驗檢疫有關法規和程序,通過宣傳材料、熱線咨詢服務電話,及時向涉臺貿易企業、加工企業以及上下游的相關企業,宣傳解答有關進境水生動物、水產品檢驗檢疫法規和辦理程序,并在相關場所予以公示,保證集散中心內的企業充分了解有關檢驗檢疫法規和程序,保證臺灣漁船自捕水產品和利用臺灣漁船自捕水產品精加工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
據悉,從今年8月14日臺灣首批水產品入境以來,先后已有12批、70.1噸、6.9萬美元的臺灣水產品及水生動物進入寧德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主要品種有鱉蛋、帶魚(凍)、秋刀魚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