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特別報道:據海關統計,2006年1-6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59.7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21.7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億美元。上半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表現出如下主要特點:
(一)貝類和羅非魚出口增長強勁。貝類產品出口首次超過鰻魚和蝦類產品,列水產品出口額首位,增幅高達21.7%,增長點主要來自我國加工貝類技術的突破和發展,產品不僅大量出口日本、韓國,而且遠銷大洋洲、南美洲等地區。上半年羅非魚出口額已接近2004年全年的1.6億美元水平,其中深加工羅非魚片出口6 億美元,同比增長4倍之多,產品頗受美國市場歡迎。
(二)對蝦深加工出口步伐加快。在去年基礎上,今年各地對蝦加工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更大,一些企業面包蝦、調味蝦產量比重已超過70%,而在2003年這個比重還不到30%。上半年出口美國的深加工蝦數量達到1.9萬噸,交貨值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28%和282%。同時,對蝦出口企業還加大了對歐盟、澳大利亞等市場的開拓力度,對蝦出口亦呈現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自由貿易區貿易往來活躍。中國東盟自貿區水產品降稅已實施了三年,今年1-6月我國出口東盟水產品 8.5萬噸、1.45億美元,出口額增幅達到54%;從東盟進口水產品13萬噸、1.1億美元,進口額增幅達到20%。中國智利自貿區也已開始實施,上半年我國開始有少量羅非魚片開始銷往智利,智利可食用水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也已達到2.3萬噸,增幅43%。
(四)對歐盟出口穩步增長。盡管今年1月1日歐盟新的食品法規開始實施,但我國水產品出口依舊保持了樂觀增長勢頭,出口量和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0.5%和38.3%。其中,來進料加工魚片出口額乙.9億美元,占出口歐盟總額的62%;對蝦和淡水小龍蝦出口增幅也接近40%。
盡管上半年水產品出口繼續增長,但發展速度明顯減慢,出口額增幅同比回落了8.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自產水產品出口增幅回落了10.3個百分點,來進料加工出口增幅回落了7.4個百分點。我國水產品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已影響到我國水產品出口。受肯定列表影響,部分企業擔心產品被檢出藥殘,不敢冒然對日出口,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也加大了檢測力度,所以6月份當月,我國對日本水產品出口明顯下滑,其中鰻魚出口額降幅超過60%。紫菜由于肯定列表一律標準限制,原計劃七月份運往日本的貨目前還積壓在產地倉庫存貯。但是,在出口下降的同時,我國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卻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進口量7.3萬噸,同比增長了52%。
(二)美國日益關注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近幾千我國水產品出口美國以50%-50%的速度增長,引起美方高度重視。美方一直擔心中國水產養殖過程中有不規范用藥行為,今年不僅加大了對我國輸美水產品的檢測力度,而且已定于今年9月中旬來華檢查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控體系。同時,美方也提出適當時候考察我國貝類國家衛生監控計劃。
(三)國際捕撈資源緊缺制約加工貿易發展。由于國際漁業資源的衰減和配額制度的嚴格實施,鱈魚、鯡魚、大馬哈魚等傳統魚片加工原料供應日益緊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爭奪這部分資源,導致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前些年我國快速發展起來的加工貿易已進入緩慢增長時期。
南方漁網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