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擁有眾多優良漁港的福建省石獅市抓住臺灣水產業向島外轉移的良機,積極吸引大批臺商前來投資漁業,在全國率先建成臺商漁業投資區。據統計,目前落戶石獅的臺資項目達到二百四十二個,累計投資二十三億元人民幣,產值近十億元,其中,隨著臺灣水產養殖業、加工業轉移到石獅的臺商不斷增加。目前在石獅的臺商有五千之多。
建平臺承接臺產業轉移
石獅市政府今年提出建設臺商漁業投資區的發展規劃,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九月十三日,石獅舉行了梅林碼頭對臺貿易監管點揭牌儀式,標志著梅林碼頭對臺貿易監管點正式投入運作。今后,臺灣水產品可通過該碼頭進入祖國大陸,石獅水產品可通過該碼頭運到臺灣市場,該航線為兩岸漁業往來開辟了「黃金水路」。據了解,從八月一日梅林碼頭試運行以來,已有六批二百六十多噸水產品運到臺灣。
近幾年臺灣漁商投資石獅趨之若鶩,石獅市政府及時抓住臺灣水產養殖業、加工業逐漸向島外轉移的時機,擴大石獅與臺灣在養殖、捕撈、加工、經貿、流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抓緊建設臺商漁業投資區。目前該市正加緊建設祥芝國家中心漁港,加強石獅與臺灣漁業合作,為建設臺資漁業投資區構筑平臺。
石獅市僑臺外事局負責人楊麗影表示,石獅作為福建省主要漁業生產縣市之一,規劃建設碼頭十九個,特別是祥芝國家中心漁港和梅林、東店、石湖、東埔、古浮等漁港工程建設,為臺灣漁船提供避風、卸魚、交易、停泊、補給等場所。
同時,石獅規劃建設一百一十畝、投資超億元的集水產品交易、倉儲、冷凍庫、餐飲業為一體的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作為石獅臺灣水產品交易市場。石獅市還將學習臺灣漁業發展經驗,組建一定規模的遠洋捕撈隊,開展遠洋漁業合作。
優勢互補形成產業集群
楊麗影說,石獅市淺海灘涂可利用面積三千八百四十七公頃,已建有海珍品養殖基地、種苗基地、網箱養殖基地等,但淺海灘涂養殖仍有很大潛力。臺灣已擁有七十種食用魚及一百二十多種觀賞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并達到商業性大量生產階段。引進臺灣優良養殖品種,對石獅漁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同時,臺灣水產品加工的無菌包裝技術、擠壓技術、輻射處理技術、生物技術的實際應用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石獅吸引臺商前來創建水產品企業,建立現代化水產品生產加工體系,可以提升石獅水產品國際競爭力。
石獅豐富的漁業資源與臺灣漁業向外轉移的趨勢,兩者產生了巨大互補性,吸引了臺灣業者的目光。石獅利華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的王監事稱,公司選擇來到石獅祥芝,是因為祥芝是大陸漁業資源最豐富的漁港之一,與臺灣海峽一水之隔。該公司利用臺灣的銷售渠道,產品銷往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地區,幾年來發展很順利。
石獅市臺資企業聯誼會王愛群認為,祥芝漁業發達,水產加工業、食品業、漁需用品貿易、造船業、運輸業及服務業等海洋產業鏈日臻完善,漁業產業集群逐漸形成。石獅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海水養殖業發展迅速,石獅與臺灣的漁業合作前景廣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