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福建省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量達89.23萬噸,總金額32.8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0.7%、56.84%。其中:進口量36.59萬噸,金額6.0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3.01%、9.02%,出口量52.63萬噸,金額26.8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78%、74.04%。全省水產品國際貿易增長不斷創歷史新高,主要呈現下以特點:
一是周邊市場趨向活躍。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正式實施,以及兩岸三通進一步擴大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訂實施,大大推動福建水產品出口貿易。福建水產品出口前8位國家(地區)分別是:日本、臺灣、美國、馬來西亞、韓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除美國外,均為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臺灣增幅最大,達6.17萬噸、4.64億美元,同比增長47.96%、87.86%。
二是優勢產品出口強勁。從出口產品看,鰻魚、大黃魚、蝦類、蟹類、頭足類、貝類等依然是出口主導產品。其中:鰻魚出口2.62萬噸,創匯4.81億美元;蝦類出口3.34萬噸,創匯3.37億美元;蟹類出口1.71萬噸,創匯2.66億美元;頭足類出口3.96萬噸,創匯2.61億美元。
三是水產品附加值增高。精深加工產品占出口創匯80%以上,全年出口水產品平均價格為每噸5096元,與上年4094元相比每噸價格上升1002元。如:烤鰻出口價格18236美元/噸,同比上漲52.52%;以海蟹為主的罐頭制品增長迅猛,達2.2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3%。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