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昨日從廈門魚市場管理處獲悉,我市《凈化貝類補貼款發放實施辦法》已正式出臺,從明天起,上市銷售的凈化貝類產品都必須進行包裝。從此以后,市民可從包裝和散裝上區別凈化貝與非凈化貝,所有未包裝的貝類都是非凈化貝。
據悉,包裝上市的凈化貝有文蛤、油蛤、白蟶、花蛤、海蟶等5個品種,凈化貝品牌有大嶝的“浯江牌凈化貝”和廈門水產集團的“沙坡尾牌凈化貝”,將在廈門市農貿市場和超市同時上市。
據了解,廈門從去年9月15日起推行凈化貝類全面上市以來,市場反應并不是很好,甚至不少市民懷疑市場上是否有凈化貝在賣。為規范市場,管理部門決定以包裝來區別凈化貝和非凈化貝,并就凈化貝包裝上市制定了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貝類凈化廠的產品應實行封口包裝,包裝物上應注明廠家、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限、儲藏運輸要求等內容。同時,貝類凈化廠應對用于凈化的水質和凈化產品進行自檢或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凈化用水每月送檢1次,凈化產品每月送檢不少于4批次。
不僅如此,魚市場管理處和漁業質量檢測站將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方式,對凈化廠家和批發銷售環節進行檢查、監督和抽查。
據悉,經過凈化的貝類會失重、損耗和加大成本,凈化貝比沒經凈化的貝類價格要高10%—15%,這也讓很多市民難以接受。為鼓勵和扶持貝類凈化企業,市財政局將根據凈化數量和品種給予適當補助,凈化貝有望賣出與非凈化貝一樣有競爭力的價格,搶占市場。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