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海關統計,2010年福建省出口烤鰻2.2萬噸,價值4.1億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別增長29.8%和97.9%。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8.2美元,上漲52.5%。
一、2010年福建省烤鰻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量隨季節性變化明顯,出口平均價格高位運行。2010年,福建省烤鰻出口在3-6月份出現了季節性波峰,期間月度出口量均超過2000萬噸,年內最高值出現在5月份,當月出口2995噸。7月份起月度出口量均在2000萬噸下方運行,12月份當月出口1663萬噸,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16.4%。與此同時,11月份出口平均價格攀升至每公斤21.3美元,創2009年1月份以來新高。12月份回落至每公斤20.7美元,同比上漲41.9%,環比下降2.5%,仍處于高位(下圖)。
(二)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占8成。2010年,福建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烤鰻1.8萬噸,增長46.7%,占同期福建省烤鰻出口總量的81.8%。此外,加工貿易方式出口0.4萬噸,下降14.7%,占18.2%。
(三)國有企業出口為主。2010年,福建省國有企業出口烤鰻1.1萬噸,增長23.3%,占同期福建省烤鰻出口總量的50%;私營企業出口0.7萬噸,增長36.4%,占31.8%;外商投資企業出口0.4萬噸,增長39.3%,占 18.2%。
(四)主要出口日本,對臺灣地區出口成倍增長。2010年,福建省對日本出口烤鰻1.4萬噸,增長16.3%,占同期福建省烤鰻出口總量的63.6%。同期,對美國出口0.3萬噸,增長96.1%,占13.6%;對臺灣地區出口0.1萬噸,激增3.5倍,占4.5%。
二、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烤鰻成本增加沖擊企業利潤。首先,鰻苗資源稀缺導致烤鰻成本上漲。受過度捕撈及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鰻苗欠收,加之歐盟將歐洲鰻列入瀕危物種,對歐洲鰻苗的捕撈進行嚴格限制,造成苗價持續上漲。2010年度,中國大陸日本苗入池僅10噸,僅可養殖活鰻2萬多噸,歐洲苗入池14.5噸左右,僅可養殖活鰻3萬多噸。受此鰻苗匱乏影響,2010年苗價居高不下,歐洲鰻苗期貨價格達到3.8-4元/尾,創歷史最高紀錄[2]。其次,飼料成本上揚加大烤鰻企業經營壓力。魚粉是水產養殖用飼料的重要組成要素,2010年福建省魚粉進口平均價為每噸1721美元,同比上漲60.3%。同時,國際市場的大宗原料如淀粉、豆粕(3454,7.00,0.20%)等價格也連年上漲,直接擠壓烤鰻企業利潤空間。第三,工資、水、電等費用增加。作為全國烤鰻的主要生產基地,福建、廣東、江西等省相繼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加之水電費標準提高,企業將直面經營成本上漲的挑戰。
(二)貿易壁壘高筑仍將阻礙烤鰻出口。作為我國最大的烤鰻出口國,日本于2010年12月28日決定取消對中國進口的包括日本種鰻魚等450種商品的特惠關稅優惠,并在1月的通常國會中提交關稅暫定措施法修正案,爭取從4月1日開始實施[3]。同時,日本對進口鰻魚有關的藥殘檢測項目多達118種,仍然對我國鰻魚實施包括恩諾沙星、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多項命令檢查,阻礙鰻魚貿易的正常進行[4]。此外,韓國對進口鰻魚的關稅稅率一直維持在30%的高水平上(其他國家只有3.5%~10%)[5],高額關稅加大了鰻魚企業出口壓力。而2010年下半年,韓國對進口水產品新增15個檢驗檢疫項目,新增檢測成本直接沖擊企業利潤。不斷升級的關稅壁壘和技術壁壘使得我國烤鰻企業出口風險加大。
(三)烤鰻出口企業經營策略亟待變革。一是應由單一市場轉向多元市場。2010年我省出口日本的烤鰻產品市場份額為63.6%,這種過于依賴日本市場的現象,使得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容易受制于人;二是應盡快樹立品牌,擯棄無品牌的中低端路線。福建省烤鰻多按日本的質量標準和烤鰻文化進行加工,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由于缺乏自有品牌,在日本消費者中信任度不足,容易受“毒餃”、“毒菌”等個體事件牽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