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以前每年中晚稻收割后,有300萬畝冷浸田成為冬閑田。潛江農民將野生小龍蝦寄養其中,冷浸田里產出了金疙瘩,畝均獲利1000余元。近兩年已有30余萬畝冬閑田因此被利用起來。今明兩年,這一模式將推廣到100萬畝至150萬畝。
日前,全省推廣野生寄養小龍蝦暨“一魚一產業”水產板塊基地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漢川召開。會上肯定了“蝦稻連作”模式有效地解決冷浸田冬季拋荒問題,提高了利用率,使效益成倍增長。
為推廣野生寄養小龍蝦,農業廳計劃在潛江、監利等13個縣市,建立苗種繁育基地,單個基地面積200畝至300畝,年產苗種1億尾以上,華山、萊克、德炎等加工骨干企業與養殖基地實行對接,省水科所等單位負責技術服務,力爭在一兩年內,打造出我省小龍蝦的自有知名品牌。
目前,小龍蝦產品扛起了全省農產品出口創匯的大頭。據統計,去年全省出口龍蝦1.2萬噸,價值7000多萬美元。
今年1月至7月,已加工出口1.58萬噸,創匯9000萬美元,約占全國龍蝦出口份額的75%。全省以小龍蝦為主導產品的加工企業達30家,加工能力達10萬噸,其中取得歐美等國出口衛生注冊的13家。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