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遠離海洋的亞洲腹地新疆,漁業產量已連續10年穩居中國西北前列,2010年其水產品總產量已突破10萬噸,部分特色冷水魚還出口到漁業大國日本和芬蘭。
記者25日從新疆水利廳獲悉,2010年,新疆漁業總產值達到14.26億元人民幣,人均收入8441元,當地漁民收入比農牧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大截,也使得漁業在保障糧食安全生產、促進漁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界人眼中的新疆印象多為大漠胡楊,戈壁縱橫,干旱缺水,怎料到新疆漁業獨具特色。其實,新疆山脈高聳,天山雪水融化成溪,使得湖泊連片。目前,新疆有漁業利用水面近四百萬畝,距離烏魯木齊400余公里的烏倫古湖,是新疆著名的冷水魚生產基地;天山深處的賽里木湖,則盛產高白鮭等特色冷水魚,并且出口芬蘭。
新疆南部的博斯騰湖,不僅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淡水湖,現在還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據統計,去年其池沼公魚產量就高達1300余噸,創歷史新高。作為博斯騰湖唯一出口的水產品,產自新疆的沼公魚多年來連續出口日本、韓國等地。
新疆水利部門表示,今年,新疆將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年內計劃認證無公害產品60個;同時,以特色經濟魚類產業為重點,促進漁業產業化展。
據有關部門統計,未來5年內,新疆水產品產量將達到15萬噸,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30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