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海洋開發建設中,制約海水養殖業發展的種苗繁育技術問題是海洋經濟持續發展的難題。高級工程師周延軍卻在黃海深處的獐子島上攻克鮑魚種苗繁育技術難關,用7年時間,重塑長海中國“鮑魚之鄉”美譽。
1999年4月,周延軍從大連水產研究所被聘到獐子島漁業集團,負責皺紋盤鮑人工育苗工作。他從保護野生鮑魚自然原種著手工作,進行了全方位鮑魚育苗科技創新等四項改革。1999年,就在700平方米水面積的育苗條件下,育出經篩選后1厘米以上規格鮑魚商品苗近千萬枚,使企業從1995年建廠以來首次實現扭虧為盈,也使連續多年靠吃“救濟飯”的企業員工首次實現了人均收入2萬元。2005年,他又育出1厘米以上大規模商品苗2000多萬枚,實現連續7年連創全國之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