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省水產局了解到,短短五年間,我省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就發展到252.3萬畝,占全省放養水面的35.2%,給漁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這一成績的取得,省級財政的大力扶持功不可沒———“十五”期間,我省用于引導養魚戶優化養殖品種結構,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的水產補助費及良種工程建設資金多達3600萬元。
目前,全省名特優水產品年產量已達16.5萬噸,占水產品總量的35%。在政府引導、財政投入的支持鼓勵下,一大批市場效益好、適應我省氣候特點,生產速度快,抗病力強的鱘鰉魚、大白魚、懷頭鯰、黃顙魚、丁魚、歲魚、河蟹等優良水產品種,先后在各地落戶生根,我省生產的鱘鰉魚、懷頭鯰、方正銀鯽苗種已供應全國20多個省份。據測算,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畝均收入比養殖常規品種高出一倍以上。養殖效益的提高,極大調動了漁民養殖名特優水產品的積極性;而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的迅猛發展,標志著我省漁業正向多樣化、優質化、規模化和區域化的質量效益型方向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