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0月30日上午,位于東臺市弶港軍墾海堤外側金三角區的閩東鰻魚養殖場內,車輛川流不息,工人們正按照日本鰻商的第二批訂單,將每尾200克到360克的10噸規格成鰻如數按時裝車,運往廣東烤鰻場烤成干制品外銷。出口規格鰻的成功培育,打破了以往蘇東沿海只能培育黑仔鰻,不能培育規格鰻的傳統思維觀念,為策應南方鰻業“轉移”北上、構建我國新鰻業基地開啟了序幕。
近30年間,我國的成鰻養殖加工出口基地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區。由于兩省的20多萬畝養殖水面多年重復養殖,致使養殖水體質量日益低下,發展空間不斷萎縮。為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福建、廣東鰻業界開始把眼光鎖定在“天時地利人和”兼而有之的東臺沿海。經擁有22年養鰻經驗的專業能人徐統書牽線,福建鰻業界人士率先投資6個億在東臺沿海建立2萬畝鰻業基地,包括黑仔培育、成鰻養殖、飼料生產、烤制干品等一條龍全套項目。目前,與江蘇省灘涂投資總公司簽訂的先期7000畝養殖用地項目工程已破土動工,明年3月份建成的鰻池將投放價值1億多元的2000萬尾黑仔鰻,當年可培育出口創匯規格成鰻5000噸至7000噸。
精明的南方鰻業界老板為何要遠離本土,北上發展?據到東臺投資的老板介紹,一是東臺沿海鰻種量多質好。有“鰻苗魚都”美譽的東臺海域,是一年一度白仔鰻沿著南海、東海以及南黃海水路長途北上的終點海域。由于這片海域正規的“半日潮流”、密布的沙脊潮灘以及溫潤的春雨,致使白仔鰻在此逗留回游的時間長達4至5個月,形成了著名的春季鰻汛,成為我國白仔鰻的最大漁場,正常年景年捕撈上市量可達20多噸,旺發年景超過30噸,約占亞洲沿海國家年捕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能夠滿足大型頂級養殖基地對鰻種的需求。同時,這片海域的“中華鰻”具有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飼料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等諸多優點,品質遠遠優越于歐洲鰻、非洲鰻等其它數十種鰻種。二是東臺灘涂面積大、地價低,現有30萬畝成片灘涂可供備用,這在全國沿海絕無僅有。廣東地區養鰻用地價格每畝高達1000元至2000元,而東臺沿海每畝僅需300元。三是東臺生態環境好,陸地和海上污染源極少,大部分潮灘仍然保持著原始狀態,養殖用水的鹽度常年保持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四之間,尤其適宜黑仔鰻的快速生長,加之沿海淤長型的沙性土壤易于排污,養鰻期間的沉淀物容易隨水排出,不會發生沉積污染的不良后果。四是當地勞動力資源充裕,在多年的養殖實踐中儲備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可以充分滿足南方老板的用工需求。
來自國際水產品市場的最新信息顯示,東臺沿海沙性土池中培育生長的規格成鰻口感好、無泥味、成品率高,國外消費者特別喜愛,被日本鰻商指定為原產地烤鰻原料。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