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鯢(俗名娃娃魚)屬于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興文縣大壩鄉因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由地下溶洞涌出的水形成了鯢河和鯤河,鯢河和鯤河的特殊水質條件和環境溫度,為大鯢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天然條件,因此,大壩鄉也被人們稱為中國“鯢鄉”。近年來,大鯢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被發現后,一些居民開始對大鯢進行大肆捕撈,為了實行保護性開發,2002年,由政府批準成立的一家民營企業開始對當地的大鯢進行捕撈和馴繁,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矛盾也隨之而來。近日,接到熱線后,記者趕到大壩鄉進行了采訪。
居民:擔心馴繁會破壞自然環境
大壩鄉是興文縣母親河——宋江河的發源地,由兩個地下溶洞涌出的水流分別形成的鯢河(俗名小魚洞)和鯤河(俗名大魚洞)環抱大壩鄉場鎮后交匯,流進宋江河。因這里的水質條件十分優越,河水清澈透明,魚草豐美,酷似云南麗江束河,數十年前,這兩條河流中便生存著大量的大鯢。
“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村民們從來不吃娃娃魚,也不捕撈娃娃魚,因為娃娃魚叫聲凄慘,大家都認為碰見娃娃魚不吉利。但是,八十年代左右,一些外地人開始向村民購買娃娃魚,近年來,娃娃魚的市場價賣到了每斤1000元左右,就連魚苗也賣到了30——50元/條,娃娃魚就成了大壩鄉的一種特殊財富……”據村民胡德孚介紹,近年來,村民們一直都在捕捉娃娃魚,2001年底,鄉里的領導召集鄉民們開會,宣布成立“中國大鯢”馴繁中心。2002年,由私人投資成立的“中國大鯢”馴繁中心不顧鄉民們的反對,在鯤河上建立了基地,并用鋼筋將鯢河洞口進行了封攔,鋼筋內層則增加了密網,自此以后,河中便逐漸難覓娃娃魚的蹤跡。
“‘中國大鯢’馴繁中心成立后,由于其攔河的建筑和密網減緩了水流的速度,河水中的泥沙便會在溶洞洞口附近沉積,時間一久難免會造成淤積,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水流不暢通時,溶洞里面的水流很可能從另外的通道流失。目前,宋江河流的水流已經明顯減小,長期下去,不知道是否會對居民生活產生影響。而且,馴繁中心成立的這幾年來,經常有人跑到中心來買娃娃魚……”居民趙心喜告訴記者,“中國大鯢”馴繁中心成立后,鄉民們既擔心其密網對河流產生危害,又擔心娃娃魚這種特殊的財富會被“中國大鯢”馴繁中心私自“亂用”。
部門:將加強對中國大鯢馴繁的監控
“中國大鯢”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企業?其捕撈行為是否會破壞當地的自然資源?娃娃魚能否進行出售?
采訪過程中,興文縣水務局技術人員溫權(音)告訴記者,近年來,由于大壩鄉居民長期大肆地對娃娃魚及其幼苗進行捕撈,加上場鎮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河中,給娃娃魚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娃娃魚及其幼苗一旦被水流沖出溶洞,將無法存活。為了對娃娃魚這種珍貴資源進行保護性的開發,2002年12月20日,經省、市、縣有關部門批準,成立了“中國大鯢”馴繁中心。馴繁中心成立后,沖出溶洞的大鯢幼苗經過馴繁,成活率高達50——70%,在全國范圍內來看,這種成績也是顯著的,而這部分魚苗如果被居民捕撈,成活率還不到1%。
溫權告訴記者,“中國大鯢”馴繁中心用于攔河捕撈的魚網和鋼筋等設施不會對河流的流量產生影響,近年來,由于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宋江河的流量不但沒有減少,而且從流量上看,比往年還有所增加。
對于娃娃魚的經營問題,溫權告訴記者,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允許上市銷售的娃娃魚必須是人工培育的子二代娃娃魚,且具備無繁殖能力或傷殘等特定條件,而購買娃娃魚的單位則應該是科研或教學等單位,且購買單位必須具備相關手續和運輸證,如果當地群眾發現馴繁中心有娃娃魚隨意流進市場,他們將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對該馴繁中心進行嚴厲處罰。
采訪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為了加強對娃娃魚的保護和馴繁,興文縣水務局正準備采取措施,對馴繁中心的不同體重、不同年齡的娃娃魚進行建檔管理,以規范其馴繁和經營行為。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