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及捕撈量屢創新高,具便利性及競爭力的羅非魚成為越來越受喜愛的白肉魚。INFOFISH于2010年8月主辦之羅非魚國際會議預估,全球羅非魚產量于2010年年底可達37萬噸,中國羅非魚產量可能穩定維持在110至120萬噸,其它國家則已設法提高產量。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穩定成長,將使未來的羅非魚產量上升。與養殖羅非魚產量相比,捕撈羅非魚產量相對較少,略降回2008年的755,362噸,2008年全球羅非魚產量將近280萬噸。
亞洲地區之羅非魚供應與市場狀況
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孟加拉國等羅非魚主要產國所產之羅非魚大部分由其國內市場吸收,這些國家的政府亦提倡食用羅非魚。例如菲律賓水產養殖研究局(Bureau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與漁業暨水產資源局(Bureau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Resources)最近共同資助一項計劃,期能使羅非魚產品更有價值。
馬來西亞所產之羅非魚幾乎全自銷國內市場,以滿足強烈的國內需求。目前馬來西亞傳統市場的活羅非魚售價為每公斤4美元,超級市場的售價則高出50%以上。養殖羅非魚在孟加拉國市場仍是相當新的產品,但受都市居民喜愛的程度迅速上升。據業者提供之消息,孟加拉國每年的羅非魚及鯰魚產量約50萬噸。整尾生鮮羅非魚在零售市場的售價為每公斤1.3-2美元。養殖業者獲得的利潤為每公斤0.9-1.25美元。孟加拉國出口部份羅非魚至中東或美國,500-600克重且去內臟羅非魚在中東市場的售價為每公斤2.1美元(成本加運費)。
孟買海岸發生漏油事件后,印度對羅非魚等淡水魚的需求明顯上升,因為消費者害怕咸水魚受到污染,當地經銷商因而進口羅非魚片。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餐飲業。隨著印度經濟實力增強,消費者也開始尋找新的選擇,近年來印度的魚類消費量持續成長。東亞的有機羅非魚市場亦逐漸成長,因為消費者擔心養殖水產品有抗生素或基因改造的問題。為了安心,經濟狀況較寬裕的消費者愿意購買較高價的有機產品。
中國2010年的羅非魚產量預計達120萬噸,較2009年減少約13%。國內需求成長意味著國內市場將吸收更大的數量,出口市場需求亦看好。盡管前幾年天候惡劣,中國2010年前10個月的羅非魚出口量仍接近25萬噸,較2009年上升24%。冷凍魚片仍占供應量之大宗,總計144,439噸。在這段期間,中國銷往美國及墨西哥等兩大市場之出口量較高。羅非魚價格亦因2010年產量較低而上漲,天候寒冷及鏈球菌病等因素導致羅非魚產量減少。冷凍羅非魚片價格較2009年同期上漲至每公斤3.53美元。中國銷往非洲國家之出口量亦上升,這些國家包括科特迪瓦、喀麥隆、安哥拉、剛果、納米比亞及贊比亞。
波蘭、西班牙、德國、加拿大及烏拉圭的羅非魚片市場擴大。為促進其自產魚類消費量,俄羅斯減少進口羅非魚,該國羅非魚進口量因而下跌15%。2010年臺灣的羅非魚出口量緩慢上升,特別是生魚片等級之羅非魚片,該產品越來越受壽司及生魚片市場喜愛。臺灣漁業署已進行補助計劃,鼓勵臺灣羅非魚養殖業者與水產品加工公司合作,增加去皮無骨羅非魚片出口量,該產品價格最高可至每公斤6.50美元(離岸價格)。2010年1至9月,臺灣的羅非魚全魚出口量為24,566噸,羅非魚片及魚排出口量為2,945噸,其中銷往美國市場的占總出口量54%。
美國的羅非魚需求上升
美國是最大的羅非魚市場,該國的羅非魚需求持續成長,2010年1至10月美國羅非魚進口量較2009年增加15%,進口來源依序為中國、臺灣、印度尼西亞及厄瓜多。拉丁美洲國家為最大的生鮮羅非魚片供應國,主要包括厄瓜多、宏都拉斯及哥斯達黎加。厄瓜多2010年的羅非魚出口量較2009年下降15%。宏都拉斯的羅非魚出口值為4千8百萬,較2009年同期增加5%。歐盟的羅非魚市場在2010年1至8月間仍相當小,進口量僅12,235噸,其中近90%來自中國。西班牙的冷凍羅非魚進口量約2,100噸。英國本地養殖羅非魚于2010年上市,在全英國大型連鎖量販店及魚市場等處販賣。截至2010年第三季,英國的冷凍羅非魚片進口量為332噸。
前景
在2010年,因需求穩定及供應平緩,許多市場的羅非魚價格上漲。隨著各國貨幣兌美元走強,羅非魚主要產國之消費量將持續增加。中國將生產更多加工及具附加價值之羅非魚產品,盡管生產成本將因加工及人力增加。中國必須處理影響羅非魚產量的細菌性疾病,研發疫苖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