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閘蟹致癌事件發生已經近兩個星期,據有關媒體報道稱,陽澄湖大閘蟹今年已無望再次入臺。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日前已與臺灣“農特產外銷拓展協會”達成合作意向,雙方有可能于明年3月在香港簽訂相關合作協議。
但陽澄湖大閘蟹在大陸的銷售量卻沒有受到該事件的影響。據悉,陽澄湖幾大經銷商積極送檢相關產品,取得了境內以及境外權威機構的認證,對大閘蟹未來的銷售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對臺銷售恢復可能推遲
據悉,“大閘蟹致癌風波”涉事企業昆山陽澄湖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曾于數日前赴臺,目前已返回大陸。據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透露,隨著銷售協議的簽訂,臺灣“衛生署”可以將檢測標準、所需檢測證明等相關信息通過該協會預先告知協會方面,從而加強大閘蟹入臺渠道的透明化,避免誤會再次發生。
由于陽澄湖大閘蟹致癌事件影響巨大,臺灣“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謝定宏曾于10月25日向媒體解釋,臺灣方面目前并沒有全面禁止大陸大閘蟹的進入,只是要求大閘蟹在進入臺灣時需附檢驗報告。目前并未收到任何一例因食用大閘蟹出現不適的報告,硝基呋喃代謝物要經長期積累才能引起不良影響。
雖然謝定宏在媒體見面會上一再表示,臺灣方面并沒有封殺陽澄湖大閘蟹的意思,但此次推遲陽澄湖大閘蟹對臺銷售依然在意料之中。有消息表明,昆山陽澄湖水產公司前段時間停止了大閘蟹的供應,組織銷往臺灣的大閘蟹的活動也已經嘎然而止。
楊維龍介紹說,恢復臺灣地區的大閘蟹銷售,還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水產公司自身的意愿,二是昆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合格,以及臺灣當局檢驗部門的檢查合格,只要這些問題解決,臺灣方面隨時可以放行。
權威機構還大閘蟹“清白”
對于大閘蟹事件,新加坡農糧與獸醫局官員也出面作出澄清:他們定期對進口食品進行化驗檢查,在新加坡市場上出售的包括中國大閘蟹在內的所有螃蟹均安全可食。
根據新加坡農糧與獸醫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加坡進口的螃蟹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韓國及俄羅斯。去年,新加坡進口的螃蟹已經從2003年的11.79噸增加到15.88噸,其中從中國進口的大閘蟹占85%。
與此同時,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也抽檢了部分陽澄湖大閘蟹。檢驗結果顯示,大閘蟹完全符合香港地區的食品衛生標準,可以作為食品在市面上銷售。
另據消息,昆山陽澄湖水產有限公司出產的水中仙牌大閘蟹日前已經通過了第三方國際機構:瑞士SGS認證機構的認證。SGS總部設于瑞士日內瓦,是全球最大的權威測試、驗貨及認證機構。
據了解,陽澄湖地區的各品牌大閘蟹將陸續送于瑞士SGS檢查。通過權威認證,品牌大閘蟹在未來市場上的銷售將更為嚴格,消費者選購正宗大閘蟹也將更有安全依據。
市場銷售逐漸回暖
大閘蟹致癌事件一經報道,陽澄湖市場相繼出現了退單、退貨,甚至是撤柜。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量銳減,就連陽澄湖周邊的旅游業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據記者了解,隨著事態的明朗化,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逐漸恢復。
記者走訪了位于上海共和新路上的某陽澄湖大閘蟹專賣店,當被問及此次大閘蟹致癌事件的影響時,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致癌事件發生之初,專賣店的銷售的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原本訂貨的客戶突然撤銷了訂單,甚至有部分顧客要求退還定金。但隨著國家質檢總局對大閘蟹的安全問題的澄清,專賣店大閘蟹的銷售已經逐漸恢復,銷售量已基本達到事件發生前的水平。
記者同時從上海銅川水產市場獲悉,由于大閘蟹致癌事態進一步趨于穩定,上海地區大閘蟹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逐漸消退,進貨以及銷售量逐漸開始恢復,且銷售量與去年同時期相比有10%左右的提高。
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周末剛過,所以這兩天上海市場大閘蟹進貨量增勢放緩。隨著吃蟹最佳季節的來臨,陽澄湖大閘蟹的進貨量還將有相當幅度的提高。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也已經逐漸恢復,達到今年年內大閘蟹的最高價,3兩重左右的正宗陽澄湖母大閘蟹售價已達每斤90-95元。
按照傳統習慣,每年農歷9月底至10月是吃大閘蟹的季節。新加坡和香港地區的餐館酒家往往會和內地一樣,推出以大閘蟹為主題的促銷活動。根據調查,此次的大閘蟹事件并沒有對他們的生意造成明顯的影響。僅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賣出的大閘蟹就高達1000公斤,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600公斤的銷量。
大閘蟹為我國食品衛生安全敲響了警鐘。大閘蟹銷量的穩步恢復,得益于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主動的反饋和自我檢測,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的食品衛生法規標準也應該借此加以完善。
【事件回放】
10月份本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季節,但近半個月來,圍繞大閘蟹大家討論最多的不是怎么吃的問題,而是更多地關心它究竟能不能吃。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陽澄湖大閘蟹事件。
10月18日:臺灣“衛生署”聲稱,從昆山陽澄湖水產公司進口的大閘蟹驗出含禁用致癌物質硝基喃代謝物。今年9月1日至10月12日,祖國大陸銷到臺灣的大閘蟹共514批,臺灣“衛生署”調其中59批送到“標準檢驗局”抽檢,公布的結果顯示,至少有一批629公斤驗出含致癌物質硝基喃代謝物。
10月20日下午5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對大閘蟹事件作出第一次正式回應,“經過我們兩天來的調查,在臺銷售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完全沒有問題。”他向媒體表示,昆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資料顯示,在臺檢出問題的大閘蟹是9月運往臺灣的第二批,是通過正規渠道進入臺灣的陽澄湖大閘蟹,具有昆山和臺灣雙方的合格檢查報告。
10月25日:受到輿論對臺灣禁止大陸大閘蟹入臺的質疑,臺灣“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謝定宏向媒體解釋,臺灣方面目前并沒有全面禁止大陸大閘蟹的進入,只是要求大閘蟹在進入臺灣時需附檢驗報告。
11月3日: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表示,吸取今年大閘蟹事件的教訓,陽澄湖的2570多家蟹農、養殖公司已經持有IC卡,確保每只大閘蟹都有源可尋。IC卡將含有養殖戶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蟹農將攜產品和IC卡到指定地點進行交易,產品質量合格的將現場刷卡,以減去成交的只數。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