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昨天下午獲悉,最近中山市消費者委員會對市內經銷的23種水產品進行了比較測試,其中黃鱔(鰻魚)、草魚(鯇魚)、叉尾魚、田螺、河蜆、獅頭魚、海鱸、扇貝、牡蠣(生蠔)、蟶子、墨魚等11種水產品的樣品檢測不合格。檢測樣品中重金屬含量最高的是扇貝,其鎘含量為國家標準的34倍。
23種樣品隨機購買
本次所有檢測的水產品樣品都是8月23日至8月28日從中山市的農貿市場及超市隨機購買而來,該市消費者委員會委托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對這些水產品進行檢測。
本次檢測以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及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依據,檢測項目主要針對藥物殘留、重金屬、致病微生物等安全衛生因素。
加熱冷藏可滅沙門氏菌
從檢測結果來看,黃鱔等11種水產品的樣品分別存在著不同項目的不合格。其中田螺、河蜆、扇貝、牡蠣(生蠔)等四種水產品樣品每種均有兩個檢測項目不合格。
從檢測項目來看,不合格最多的項目是沙門氏菌。共有9種樣品檢出沙門氏菌,占全部樣品的39%。重金屬鎘超標位列不合格項目第二位,河蜆、扇貝、牡蠣(生蠔)、蟶子、墨魚等5種水產品樣品中均不同程度地檢出鎘超標。檢測樣品中鎘含量最高的是扇貝,其鎘含量為國家標準的34倍。在藥物殘留的檢測項目中,海鱸樣品被檢出隱色孔雀石綠項目不合格,其它樣品的藥殘項目均為合格。
中山市消費者委員會指出,沙門氏菌感染會引起惡心、嘔吐、腹部痙攣和發燒。但它引起的危害是可以預防的,可以通過充分加熱水產品進行殺菌;或將產品貯存在4℃以下冷藏。消費者在烹調水產品時,一定要讓它蒸熟煮透。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