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以水產養殖、水生植物種植、水禽養殖、水上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四水”產業,是近年來寧夏漁業在發展中,探索出的一種新的生態模式。該區適宜發展“四水”產業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目前全區擁有低洼鹽堿荒地100多萬畝,各類濕地384萬畝,其中湖泊濕地180多萬畝,發展“四水”產業的潛力很大。2005年,寧夏召開灌區“四水”產業現場觀摩會后,各地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四水”產業發展規劃,開工建設了一批“四水”產業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全區漁業經濟呈現出快速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規;斤@著提高。2006年,全區水產養殖水面達到28萬畝,新增2萬畝,增長了7.7%;預計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可達6.5萬噸,比去年增長10.2%;全區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可望達到11千克,穩居西北5省區首位。全區70%的水產品穩定外銷西藏、甘肅、內蒙古、陜西、青海等省區,外向型漁業進一步鞏固!八乃碑a業作為漁業發展的重點,2006年面積達到14.3萬畝,其中水產養殖9.8萬畝、水生植物種植4.5萬畝、水禽規;B殖12萬只,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二是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全區基本形成了銀北草魚、河蟹養殖區;銀川鯽魚、團頭魴養殖區和銀南黃河鯉、鯰魚養殖區。在此基礎上,各地加快改造和建設“四水”產業基地,石嘴山市充分利用湖泊濕地和低洼鹽堿荒地資源,建設“四水”產業基地3萬畝,占全區新增面積的67%。
三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以草魚為主的優質水產品養殖達到9.2萬畝,占全區水產養殖面積的36%,預計產量達到2.6萬噸,占全區水產品總量的40%。河蟹等特色水產品養殖達到5.6萬畝。水生植物種植由過去單一的蘆葦、蒲草向蘆竹、茭白、蓮藕等多品種發展,水禽養殖規模穩步擴大。休閑觀光漁業蓬勃發展,場點達到60多家,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
四是水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各地重點以“四水”產業基地為依托,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全區共建設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16.3萬畝,通過產地認定12萬畝,占全區養殖面積的42.8%;7個水產養殖品種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沙湖生態養殖基地生產的草魚成為西北地區唯一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的水產品。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