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去年山東海參的大面積病害已經在當地市場上表現出了不小的影響:在濟南,海參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價格上漲了80%。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山東半島沿海部分養殖戶的港養海參發生大面積病害之時,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就曾經派專人赴山東考察。專家認定這次海參病害問題與海參苗種有很大關系。在進行海參消費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海參的“生命線”:種苗。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部分海域自然環境的日趨惡化,刺參的棲息場所遭到了嚴重破壞,導致海參的遺傳多樣性降低、種質下降。同時,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被忽略,低成本的海參苗種、單位水體的出成率以及眼前利益成為一些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追求的目標。據了解,目前,大連市的海參種苗雖然從數量上看不少,但由于育苗技術不穩定、工藝不合理、管理不科學等原因,致使健康優質的苗種仍不能滿足養殖需求。
據統計,目前大連市共投入海參育苗室180個,育苗總水體達到41萬多平方米,出苗21億頭。這些苗種構成大連市海參產業的“生命線”,其好壞直接影響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介紹,現在在大連,人們已經根本吃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大連對蝦了,其原因就是前些年對蝦養殖熱,人們不注重保護原種對蝦苗,導致其在繁殖雜交中滅絕。因此,在這場海參養殖熱中,對大連原種海參刺參的野生種苗的保護刻不容緩。
獐子島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獐子島海參之所以具有優良的品質,就是因為公司多年來在海參苗種的培育方面下了大氣力。目前,獐子島漁業的海參育苗能力已經達到了120噸,同時,其海參育苗技術已經在國內領先,并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2005年10月,公司海參育苗技術人員坐上了飛往厄瓜多爾的航班,為當地企業提供技術幫助,經過幾次實驗,刺參育苗獲得成功,受到當地企業的廣泛贊譽。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