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傳出陽澄湖大閘蟹含禁藥事件后,據北京「新京報」今天報導,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已開始統計經濟損失,初步估計損失將遠超過2002年香港毒蟹事件的人民幣幾千萬元損失。
據中央社北京21日電,報導指出,昨天昆山市農林局、漁管站和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又開始聯合檢查整個湖區,同時陽澄湖大閘蟹協會也開始要求各下屬企業向協會匯報經濟受損情況。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對臺灣的供貨已全面暫停。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表示,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港、澳、臺地區所有進口陽澄湖大閘蟹的地方,都要求將今年以來所有大閘蟹的出口檢測報告數據傳過來,以便收集證據。「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同時,協會派出多個檢測人員到陽澄湖養殖現場對蟹農加大生產指導和督促,調查蟹苗與飼料的投放數量等生產情況,并對陽澄湖水質進行復檢;派專人到經銷企業特別是出口經銷企業對其收購、加工、發運環節予以指導,避免出現二次污染。
此外,目前協會有200多會員,在全國2000多個經銷網點,將統一匯總此次事件影響的受損情況,并由此評估出這次事件對陽澄湖大閘蟹銷售情況的整體影響,具體統計數據將于近期公布。
楊維龍說,從現有的一些資料看,該事件已經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北京市部分超市已開始要求陽澄湖大閘蟹撤柜,蘇州一些銷售企業單方面撤銷訂單,同時陽澄湖大閘蟹對臺灣的供貨也全面暫停。
楊維龍估計,臺灣「大閘蟹致癌說」的影響將遠遠超過2002年香港「毒蟹」事件對市場的影響。2002年10月,陽澄湖大閘蟹遭遇到此前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機,當時香港媒體報導,產自江蘇陽澄湖的大閘蟹大部分含有氯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消息頓時引起極大的消費恐慌。
他說,盡管后來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證實大閘蟹檢測結果均為合格,事情很快平息,「毒蟹」事件來得快去得快,但對行業仍然造成至少幾千萬元的損失,如今臺灣「大閘蟹致癌說」對品牌產生直接的沖擊力,無論從影響還是經濟損失來說,將遠遠超過2002年。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