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長江時又有河豚了!”為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江蘇省江陰市水產養殖大戶鄭金良在養殖成功“長江三鮮”的同時,連續5年義務向長江投放河豚苗200多萬尾,使得絕跡數年的野生河豚重現長江。河豚、鰣魚和刀魚是著名的“長江三鮮”,都是江、海洄游魚類。由于長江水質污染和捕撈過度,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長江里的鰣魚、河豚先后絕跡,刀魚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鄭金良對此痛心不已,他丟下生意,嘗試用人工養殖的辦法留住“長江三鮮”。養殖首先需要找“種子”。從上世紀末,鄭金良四處高價求購已經難得一見的野生河豚,最貴的一對花了6.5萬元。
但是,從2002年起,他輾轉江蘇、浙江、上海的漁區,再沒買到過野生河豚。 “長江三鮮”以前從未人工養殖。鄭金良一面向水產養殖專家請教,一面整天整夜地守在魚棚里觀察河豚的習性、河豚卵的變化,親手為河豚擠籽、育種。久而久之,他不僅對河豚的習性了如指掌,而且對河豚熟悉到隨手一摸就能判斷雄雌以及是否進入產卵期的地步。河豚養殖成功了,但是,人工養殖的河豚毒性消失了。為了還原河豚的“本色”,拯救物種,2002年6月10日,鄭金良在國家及省級農業、漁政部門的監督、鑒證下,首次義務向長江投放了河豚魚苗40萬尾。這些魚苗如在市場上出售每條可售1元多,而且鄭金良為了確保投放江中的小河豚能適應自然環境,對這些魚苗從小一直喂養從水中捕撈的鮮活魚蟲,僅此投入的財力、人力就難以計數。但當記者問他投放魚苗的總價值時,他只平淡地說:“這些魚苗是我自己培育的,我培育出來就不是賣的,所以就不好算價值了! 鄭金良義務放養河豚魚苗的行動年復一年,持續至今。長江沿岸漁業部門及環保人士自覺投放瀕危物種的也越來越多。
今年春天,長江邊上的漁民重又捕撈到了野生河豚。由于野生河豚在長江中已絕跡多年,按照河豚魚苗入海后三至四年性腺成熟洄游長江產卵的生長周期看,人們普遍認為,這很可能就是鄭金良首批放養的魚苗長大回來了。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