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特別報道:與以往福建水產品出口主要依賴日韓及歐美市場不同,今年以來,東盟迅速成長為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據福州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福建水產品出口東盟產值達0.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雖然福建省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額也是0.53億美元,但其增長幅度只有40.72%,因此東盟有望在今年成為福建省水產品的最大買家。
壁壘增高出口多元化
水產品出口重心的南移,使得福建省水產品出口慢慢擺脫過度依賴日韓、歐美的歷史,出口地區分布呈現出日益多元化的趨勢。
記者昨日從福州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統計數字顯示,福建省累計出口水海產品14.87萬噸、價值2.1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7.86%和62.32%,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除了數字上的不同,今年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東盟市場的迅速崛起。“這使得福建水產品出口市場在地區分布上更趨合理。”一位海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悉,以往福建水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然而,隨著近年來上述地區貿易技術壁壘的日益抬高,福建省水產品出口一度出現大幅下降的危險,尤其是鰻魚等傳統出口優勢產品,遭受沉重打擊。
例如,從今年5月29日起,日本正式推行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肯定列表制度”。在這個制度中,被檢測允許存在的殘留農藥由724種縮小到229種,農藥殘留標準由9000個增至2.8萬個,這意味著進入日本市場的農產品幾乎不允許存在任何農藥殘留。而韓國也于2005年與我國簽訂了協議,其中規定,中國出口的所有活魚須有中國檢疫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才能進入韓國市場。正是在這一嚴峻態勢下,福建水產品生產企業開始反思,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新市場的開發上。而東盟地區以其在地緣以及商緣上的優勢,很快吸引了福建的企業。
練好“內功”才能自強
東盟市場的日益壯大雖然為福建水產品出口帶來新的春天,但是,福州海關還是提醒說,雖然東盟貿易壁壘相對較低,但福建水產品生產企業也不能麻痹大意。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出口市場競爭以及技術障礙,福建水產品生產企業最根本的出路在于:一是要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從水產養殖、育種、飼料到最終產品全方位的認證,特別是要做好安全認證工作;二是加強對技術壁壘的收集和研究,加快國內藥物殘留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三是關注國際水產業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采取多元化生產、多層次加工和多渠道出口。練好了“內功”,就不怕別人給我們設障礙了。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