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海17日公布的一項抽檢結果顯示,申城市場上銷售的多寶魚(學名大菱鲆)藥物殘留超標現象嚴重,所抽樣品全部被檢出含有違禁藥物,部分樣品還同時檢出多種違禁藥物。當地監管部門已發出“消費預警”,提醒市民慎食多寶魚。
昨天晚上,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值班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了解到此事,該局將密切關注此事,并準備通過食品安全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省展開檢查。
藥物超標嚴重
對人體危害大
據悉,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批發市場、連鎖超市、賓館飯店采集了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并對禁用漁藥、限量漁藥殘留、重金屬等指標進行了檢測。
17日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30件多寶魚樣品全部被檢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出孔雀石綠、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霉素、紅霉素等多種禁用漁藥殘留。專家指出,硝基呋喃類藥物、氯霉素、環丙沙星等在國際國內均屬于禁用漁藥。盡管不會產生急性、亞急性危害,但人體長期大量攝入硝基呋喃類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原產于英國
售價曾經非常高
據分析,多寶魚原產于英國,上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多寶魚全身除中軸骨外無小刺,也沒有魚鱗,肉質嫩滑,皮下和鰭邊更有豐富膠質,因而深受食客喜愛,價格最高時每公斤售價達400元。隨后人工養殖發展迅速,供應量直線上升,價格亦大幅下降。目前全國多寶魚飼養業每年總產值達到近20億元人民幣,
由于多寶魚本身抗病能力較差、養殖技術要求較高,一些養殖者大量使用違禁藥物,用來預防和治療魚病,導致多寶魚體內藥物殘留嚴重超標。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司17日向山東、江蘇、河北、浙江、福建、廣東、遼寧、天津等沿海省市發出特急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密切關注事件發展。
廣州多寶魚
七成來自山東
從廣州市水產批發、海鮮餐飲市場了解到,廣州市面上70%多寶魚來自山東,而廣州人日均消費多寶魚多達12噸。但是,由于近期正值多寶魚淡季,食客追捧熱情暫未高漲。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