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自從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被曝光后,我市的多寶魚銷量也一落千丈。寧波工商部門巡查人員昨日對轄區內市場進行檢查時發現,菜場里的多寶魚已為數不多,部分市場已經撤柜。
考慮市民安全盡快撤柜
據了解,多寶魚原是寧波人很喜歡吃的魚類之一,但自從上海查出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嚴重之后,我市的多寶魚銷量一直不佳。
江北工商分局甬北工商所的執法人員昨日在檢查中發現,市場中的多寶魚很難確定產地,從市民安全角度考慮,執法人員還是要求相關經營戶盡快撤柜。經營戶也紛紛表示愿意主動撤柜:“反正也賣不出去了,還不如撤下。”
水產市場已經主動停售
昨天下午記者在大世界水產市場了解情況,發現市場上已不見多寶魚的蹤跡。在永斌活海鮮行記者看到,曾經存放著多寶魚的水箱里已經換成了左口魚、十八梅等別的魚種,海鮮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天下午,他們就把所有的1000多公斤多寶魚撤下了柜臺,暫時寄養在郊區的魚塘里。大世界水產市場蔣經理告訴記者,市場原有3家從事多寶魚批發的商鋪,前天市場已通知各經營戶暫時停售。
江東水產市場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以前市場上只有少量的冰鮮多寶魚銷售,主要來自歐洲,每個月的銷量只有200多公斤。從上周六起,市場已經不允許銷售多寶魚。
-相關新聞
市民最注重“吃得安全”
近期,寧波市城調隊在寧波11個縣(市)區對2200戶居民開展了“寧波市食品安全工作消費者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的食品消費理念從傳統的價格優先向安全優先轉變。
調查表明,消費者在食品消費中,對于食品的安全、價格、品牌和包裝標識這四大因素,最為關注的是食品的安全,占64.5%;其次是品牌,占19.2%;最后兩位才是價格和包裝標識,關注度分別為8.3%和8.0%。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對于食品標簽上的內容,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是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兩項,分別為56.8%和31.6%,兩者合計達88.4%;“價格”和“凈含量”關注率僅0.3%和0.1%。可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過程中更關注食品的品質和安全,價格已不是關鍵,消費者愿意花多的錢買放心的食物。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我市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和食品安全基本滿意。其中,表示“滿意”的占20.3%,表示“一般”的高達70.1%,另有9.6%的消費者則對我市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表示“不滿意”。
此外,消費者對我市的食品安全感的評價也持基本肯定態度:覺得“一般”的占了大多數(61.0%),表示“放心”的占27.7%,另有11.3%的消費者表示“不放心”。
“純天然”≠“綠色食品”
眼下正是市民“食補”的大好時節。“純天然”、“野生”等字眼頻頻出現在各類食品包裝上,成為商家推銷的賣點。但記者昨日從消協部門了解到,這實際上是一種混淆食品概念、誤導消費者的做法。迄今為止,在我國的認證項目中,還沒有“天然”、“野生”等行業標準,所謂“天然”、“野生”只是宣傳用語,消費者不要被誤導。
記者昨日走訪了我市部分大型超市,在海曙一家超市的食品架上,標注“天然”的食品比比皆是,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5%~15%左右。在一些大米、麥片的包裝上還有醒目的綠色、圓形“純天然”字樣,類似于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標志。記者詢問服務員“純天然食品”是什么食品時,對方想了想后說“應該是綠色無害食品”吧。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消費者都認為“純天然食品”就是“綠色食品”,覺得這種產品質量比較好。
據消協人士介紹,“純天然食品”與“綠色食品”概念完全不同:真正的“綠色食品”,是經過專門機構批準、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食品。無論自然生長還是人工培育,“綠色食品”中有害化學成分的含量都必須嚴格控制在一定標準之內。而“純天然食品”是指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食品,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標準。有些“天然”的產品,由于在受污染的地方生長,也不是健康的食品。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