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決定不對所有桂花魚采取停止銷售的措施!”昨日下午4時許,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了成都近期對問題多寶魚、桂花魚的查處情況。通報指出,雖然成都對多寶魚采取了暫時停止銷售的措施,然而由于本地產桂花魚抽查并未檢出違禁漁藥殘留,由此成都食品安全辦決定不對所有桂花魚采取停止銷售措施。據悉,針對多寶魚、桂花魚風波,成都食品安全辦將會同農委、水務、工商、衛生等部門研討擬推行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制度、準入制度等,確保市民吃魚安全。
不合格樣品均來自外省
成都市食品安全辦通報指出,11月份,針對上海、香港等地連續發生多寶魚、桂花魚被檢出含有禁用漁藥殘留事件,成都食品安全辦相繼對市場上的多寶魚、桂花魚進行了質量抽查。市水務局抽查發現成都市銷售的部分樣品含有氯霉素和孔雀石綠等禁用漁藥。由于成都市場上的多寶魚均來自遼寧、山東等外地,市工商、衛生、水務部門隨即分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成都各大賣場和餐飲消費環節暫停銷售多寶魚。對于桂花魚,水務局則調查發現,桂花魚不合格樣品均來自廣東、浙江;本地樣品未檢測發現有違禁漁藥殘留,抽查合格率100%。針對調查情況,市食品安全辦昨日決定不對所有桂花魚采取停止銷售的措施。在不對所有桂花魚采取停止銷售措施的情況下,成都市工商局將責令檢測出含有違禁漁藥的產品下柜,并嚴格要求各賣場經營水產品必須提供水產品病疫檢測合格報告和產地證明;市衛生局將組織對餐飲、食堂使用桂花魚的情況進行檢查,加強進貨檢查。
擬推行水產品質量準入制
昨日上午,成都市食品安全辦召集工商、水務、衛生召開了協調會議。會議針對多寶魚、桂花魚等風波所暴露的水產品監管存在日常檢測、配套措施等薄弱環節,擬推行指定成都市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通報和公告制度,以及成都市水產品質量準入制度等,確保市民吃魚安全。
針對目前商家經營桂花魚等水產品所需要的兩證問題,成都市水生動物檢疫檢測站有關人士表示,水產老板需要及時完善這些手續。如果無產地證明,一是向供貨商索要;二是如果供貨商無法提供的,水產老板可辦理市場補檢。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