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加強雙方合作,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落實"從源頭抓質量,全國促進全國食品、農產品出口現場會"精神,推動和促進福建省水產品在安全衛生基礎上擴大出口,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的《關于建立緊密工作聯系機制促進福建擴大出口備忘錄》的精神,福建檢驗檢疫局和省海洋與漁業局就建立緊密聯系工作機制達成多項共識。
11月14日,福建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吳紹炳和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修德在福州共同簽署工作協議,決定建立日常工作聯系和聯席會議、水產品安全問題應急應對、水產品信息共享等"三項機制",通過相互溝通、通報、協商、研究等形式,合力解決一系列具體問題,探索建立從養殖至加工出口的全過程監管長效措施,共促福建水產品擴大出口。
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聯系和聯席會議機制。雙方各由一名分管局領導牽頭負責雙方日常業務工作的溝通聯系,并作為聯席會議的召集人;各指定一名聯絡人,負責對日常工作中需要溝通、解決的問題及時溝通、研究處理。每個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雙方的工作情況,交流水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檢驗監管信息,研究解決水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檢驗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下階段工作目標。
二是建立水產品安全問題應急應對機制。為在第一時間對國外檢出我省出口水產品問題做出反應,建立水產品安全問題應急機制。雙方將通過應急機制,相互溝通情況,及時通報進口國有關市場信息和技術措施以及我國有關漁業生產和加工方面的信息,確保在第一時間掌握水產品出口重大情況,磋商緊急應對方法,組織問題原因調查,共同研究應對措施,制定應急應對工作方案,發布預警通報,解決產生問題的原因,及時、安全、有效地化解風險,并建立必要的長效機制。
三是建立水產品信息共享機制。雙方在緊密聯系工作機制下,建立水產品信息共享機制,交流水產品生產、加工、出口、流通、銷售方面的信息。福建檢驗檢疫局將把國際和進口國水產品安全衛生要求、檢驗檢疫動態,以及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水產品檢驗監管方面的要求、規定及時告知省海洋與漁業局;省海洋與漁業局也將把水產藥物使用情況、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情況、水產養殖環境監測情況、水產品質量監測情況、水產品養殖場監管情況,以及國家農業部對水產品監管方面的要求、規定及時告知福建檢驗檢疫局。
近年來,福建省水產品生產加工出口的勢頭發展迅速,福建檢驗檢疫局轄區年出口20多萬噸,7億多美元,居所有出口農產品之首。與此同時,隨著國外準入門檻的不斷提高,我省水產品出口因藥殘等安全問題屢遭挫折。省海洋與漁業局和福建檢驗檢疫局擔負著源頭治理和出口產品質量把關的重要職責,出口水產品安全質量離不開雙方的緊密配合協作。在過去的工作中,雙方多次聯合開展源頭治理,探索從源頭抓質量的工作機制,規范養殖場管理,推行健康養殖模式,共同指導出口備案養殖場按照國外標準組織生產,水產品養殖日益走向規范,用藥不規范問題得到很大遏制,一道妥善處置了出口烤鰻恩諾沙星、孔雀石綠藥殘超標等風波,全省出口水產品安全質量不斷提高, 促進了全省水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