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洋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生命——大型生物、小型生物以及微生物。其中,噬菌體病毒(Bacteriophage viruses)是一種微小的、可以自我復制的生物,它可以改變微生物的遺傳物質并通過掠奪和寄生的方式緩和微生物群落間的關系。它們的形態很小,哪怕只是一桶海水中的噬菌體病毒的數量也相當驚人,它們在一桶海水中的數量相當于地球上人類的數量。因此,它們對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影響。
本周PLoS生物雜志電子版上發表了一篇可以公開瀏覽的最新研究文章——多元性基因研究。弗羅倫特·安格里、弗羅倫特·羅烏爾及其同事在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海水中噬菌體病毒的基因多樣性情況。這些海水樣本是他們用十多年的時間從四個海洋地區(馬尾藻海、墨西哥灣、英屬哥倫比亞沿岸海域和北冰洋)的68個采樣點采集而來。他們運用焦磷酸測序(pyrosequencing)技術來處理大型樣本,該技術可以允許研究人員采集大量的DNA序列進行分析,而且其成本低于傳統技術。科學家不是利用個體有機生物來觀察微生物的多樣性、地理分布、分類情況和生態系統機能。研究發現,超過91%的噬菌體病毒序列都是現有數據庫中沒有的。
安格里及其同事分析了這些采樣地點間的海洋噬菌體分布情況。他們發現這些噬菌體病毒的地理距離和基因距離之間存在某種相互關系,這證明不同海域有不同的海洋病毒。他們還研究了來自各個采樣點的微生物病毒之間的相似之處。其實,微生物病毒間的差異通常可以用變異來解釋,而病毒的變異相對比較豐富。他們的研究支持了這樣一個理論——即“環境選擇萬物”。
他們說,總體上講,來自英屬哥倫比亞沿岸海域的海水樣本的基因多樣性最為豐富,與該海域海水的營養比較豐富相符。而來自其它三個海域的樣本顯示,海洋病毒的多樣性隨著緯度的降低而增加,這種傾向與前期發現的陸地生態系統的傾向完全一致。實事上,據這些研究人員預測,全世界的海洋中廣泛分布著幾十萬種噬菌體病毒,它們中的大多數很可能分布在那些物種豐富的海域。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