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作為我國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土規劃中,理應把海洋做為一個重要的區域來進行謀劃。通過合理規劃海洋開發格局,促進近海海域及島嶼的開發和整治,實現海域與陸域國土開發格局的銜接,加快向海洋經濟大國的轉變,以最終完成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性任務。
存在問題分析
在東部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的發展與陸域經濟發展矛盾突出,與國內經濟整體結構不協調,存在著海陸產業結構的銜接錯位。在部分沿海區域,海域功能區與沿岸陸域功能區不相吻合,致使經濟活動相互影響,使我國近海海域及島嶼承受了前所未有的環境和資源壓力。
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不能從系統的角度統一規劃,各種生產要素在海陸產業間不能合理流通,海陸產業在同一空間場所的布局缺乏溝通和協調,產業鏈條不能達到最優耦合,在生產要素運輸、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等環節上不能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海洋資源與空間,特別是要重視近海海域及島嶼的合理開發與整治,增強沿海地區糧食、能源、礦產和水資源等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利用毗鄰海洋的區位優勢推動陸地生產力布局重心向海推移,利用廣闊的海域空間建設海上和海底生產、生活基地,提高沿海地區與近海海域的承載力。
海洋經濟區的劃分及發展方向
一、海岸帶經濟區。根據海洋經濟區的劃分原則和指導思想,兼顧海洋資源的空間組合以及海洋經濟發展程度與水平,把沿海地帶劃分為以環渤海經濟圈為中心的北部海洋經濟區、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的中部海洋經濟區、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南部海洋經濟區和以?跒楹诵慕M成的海南島海洋經濟區。經濟區內的海洋開發與整治要以《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及全國國土功能區域劃分為基礎,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統籌重大基礎設施、生產力布局和生態環境建設,實施中心區域帶動戰略,提高區域的整體競爭力,發揮各自優勢,培養沿!霸鲩L極”。
二、海島生態海洋經濟區。按照我國海島分布的區位以及海島經濟帶形成的預測,大體可劃為三個海島經濟區、以長山群島、廟島群島為主體的北部海島經濟區、以上海崇明島、浙江舟山群島為主的中部海島經濟區和以臺灣為主體包括福建平潭、東山島及廣東、廣西沿岸島嶼以及南海諸島在內的南部海島經濟區。海島及鄰近海域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大海島和跨;A設施建設力度,加強中心島嶼涵養水源和風能、潮汐能電站建設;調整海島漁業結構和布局,重點發展深水養殖;發展海島休閑、觀光和生態特色旅游;推廣海水淡化利用;建立各類海島及鄰近海域自然保護區。
海陸一體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海岸帶地區是海陸各產業開發資源、綜合布局生產的主要場所,本著局部與全局需要相結合、開發利用與保護整治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長遠開發相結合、軍用與民用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海岸帶開發和海陸一體化建設。從國民經濟全局和海岸帶整體來看,至2020年,海陸一體化開發建設布局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沿海城市體系。到2020年,要以上海為全國沿海港口城市體系的中心,以天津、大連為左翼,以廣州為右翼,以其他開放港口城市為骨干,聯合沿岸40余個港口城市,形成以港口城市群為中心的沿海城市體系。二是建設海水增養殖基地。到2020年,使我國近海海域成為穩定的海產食物開發區和海上農牧化基地。三是加快沿海城市旅游帶的形成與發展。2020年前的重點任務是,形成黃渤海消夏避暑旅游區、東海文化娛樂旅游區、廣東沿海旅游帶和海南島熱帶旅游區和南海避寒休閑娛樂旅游區。四是建設海水利用產業化基地。海水利用產業化基地建設包括建立膜法海水淡化技術裝備生產基地、發展海水利用設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海洋生物、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等。五是重點發展沿海主樞紐港。到2020年,在我國沿海建立2-3個集裝箱樞紐港。六是加大油氣勘探力度并建設海洋石油基地。在大陸架區域形成我國油氣資源開發基地,逐步將渤海變成我國油氣資源的戰略儲備基地。
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利用生態系統管理的理念與方法,堅持“河海陸統籌、一體化管理”,制定海洋生態系統化管理規劃,分區分類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實施有效管理。
一是開展全國性海洋生態調查,在加強現有海洋自然保護區保護能力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海洋自然保護區,形成良性循環的海洋生態系統。二是重視近海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修復和治理,建設一批海洋生態監測站,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及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建設。三是加強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完善和建立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預警系統,重點實施渤海污染和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能力建設。
到2020年,使海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基本遏制,重點河口、海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好轉,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溢油、赤潮等環境災害明顯減少,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總體能力接近或達到20世紀末國際先進水平。
發展海洋科學技術
一是要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在2010年之前重點發展港口及相關海洋工程技術、海洋生態漁業技術、海洋油氣開發裝置的設計制造和安裝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水直接利用和綜合利用技術,特別要注意優先發展海洋探測技術。2020年,重點發展深潛技術、海洋藥物技術,深海采礦技術、海洋能利用技術、海水化學元素尖端的提取技術,以及水下信息傳遞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等。
二是要加強海洋科學研究。加強海洋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的科學研究,具體領域有:海洋在當代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意義;海洋產業經濟研究;海洋開發的技術經濟研究;海洋環境保護及沿海災害的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等。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