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種說法:中國人口味改變使韓國菜籃子物價上漲中國人飲食結構確有變化但并非造成水產漲價唯一原因業界認為養殖運輸成本上漲和自然災害也導致水產價漲
百物騰貴。在豬肉價格的一馬當先下,水產品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大閘蟹目前還處于報價階段,價格已經比去年的均價高了兩成。在韓國,魷魚價格比前一年漲了50%以上,鯖魚、白帶魚漲幅更是高達一倍。韓國人認為,這一輪“魚通脹”的“功勞”,要算在中國人的胃口大增上。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發現,近年來廣州出口的水產品的確出現了一定的下降。本地水產業者認為,除了需求量增長的因素,成本上漲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導致水產價格上漲。
在中國,魚的江湖地位可能跟豬還有些差距。每次物價上漲,沖鋒在前的都是豬肉,當豬肉消費成為市民生活中難以承受之重時,作為配角的魚才有機會粉墨登場。但在韓國,喜歡吃魚的人可能比喜歡吃肉的人要多,最近以來,這條“魚”的動態讓韓國人有些不開心。韓國政府每個月會針對韓國五十六個大城市的家庭,進行一項消費者觀感指數調查,這項指數一年來持續向下,經濟學家一致認為這是物價高漲,尤其是糧食及魚肉價格惹的禍。韓國人甚至給魚價大漲起了個洋氣的英文名叫“fishflation”。據報道,韓國人認為這一次“魚通脹”的原因,是十三億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世界食品市場的格局也開始從“剩余時代”向“不足時代”轉變,這種轉變不僅使韓國菜籃子物價上漲,還帶動了世界食材價格的上漲。
韓國魷魚漲價五成
韓國大型超市業者指出,2008年以來,中國人的口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魷魚、白帶魚,開始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中國人也開始喜歡吃烤鯖魚,連最內陸的新疆都有螃蟹大量涌入。中國以前的魷魚幾乎全部外銷,但現在三成銷在國內,而且還狂掃印度東部沿岸出產的白帶魚。根據韓國水產流通公司的數據,韓國魷魚價格比前一年漲了50%以上,鯖魚、白帶魚漲幅更是高達一倍。據了解,韓國水產自給率約78%,其他主要從中國和俄羅斯進口,但不少人認為,隨著中國人胃口大增、口味改變,魚通脹將難以逆轉。
廣州水產品產量增出口降
“魚通脹”是否與此有關?記者在廣州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廣州的水產品產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但出口量卻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2008年,盡管受到低溫凍害、持續強降雨和臺風暴雨等災害天氣影響,但廣州的水產養殖還是開足馬力,水產品產量與上年持平,達到了41萬噸。由于水產品價格上漲,漁業總產值達到46.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左右。2009年,廣州沒有出現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各養殖場、苗種場的過冬魚類及苗種等均順利過冬,全市水產養殖品種與上年基本一致,以羅非魚和四大家魚為主要品種,一些優質品種如筍殼魚、黃鰭鯛、南美白對蝦、鱷龜等保持平穩發展的態勢,養殖規模逐步擴大。當年廣州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了43.7萬噸,水產品總產值53.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4.0%和1.8%。
但在產量穩增的同時,廣州海關近年的統計表明,廣州對外出口的水產品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據統計,2009年1~11月,廣州地區企業出口的活魚4723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產值約123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39%。2010年廣州對外出口的水、海產品出現全面下滑,2010年1~12月,廣州地區企業出口10250噸,下降10.8%,產值3355萬美元,下降14.2%。其中活魚,鮮、凍對蝦,凍蝦仁出口全面下降。
海鮮都到哪里去了?
昨日下午的黃沙水產市場,一派車水馬龍,全球多地的水產品在這里上岸,然后發往全國各地!跋啾仁臧四昵,這里的市場規模又有了令人驚奇的增長!”黃沙水產市場林場長告訴記者,以前如大連、煙臺、青島等地北方人也吃海鮮,但是品種大多局限于當地的水產品,如鮑魚、海參、多寶魚等。不過隨著嶺南飲食文化的北上,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歡上了海鮮,以致廣州作為中國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每天北上的進口、本地海鮮越來越多,如澳洲龍蝦、象拔蚌、石斑魚、三文魚等進口水產品,桂花魚、鱸魚等本地水產品在北方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慢慢扎下了根。
“最近幾年,黃沙水產市場的經營模式紛紛在北京、上海等地被復制。”林場長告訴記者說,“比如北京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場地相當大,也有包括進口水產品在內的各種各樣的海鮮。如此我國進口水產品的集散地從廣州唯一變成了多處開花,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黃沙水產市場每天北上的海鮮量依然保持穩中有增!比珖a品需求量的增加速度,如此可見一斑。
業界聲音:
交易旺季馬上到 水產價格還會漲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發展相當迅速,養殖規模也不斷上臺階,總體上保持了水產品價格的穩定。但是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水產品價格時不時波浪形震蕩,呈現‘魚通脹’的態勢。”林場長說。廣東省水產行業協會副會長梁日東預計,由于前段時間旱災、澇災的效應逐步釋放,接下來的水產品交易旺季,價格還會上漲,但他認為 “魚通脹”不能簡單歸因于國內需求量的增長,“主要是成本上漲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省物價局:生豬價拐點已現 肉價將回落
鼓勵“平價豬肉”
今年以來,尤其是5月份以來,全省豬肉價格持續上漲。昨天,廣東省物價局有關負責人就市民關注的生豬及豬肉價格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對于今年肉價大幅上漲的原因,省物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豬肉價格上漲,主要還是受生產周期的影響,生豬存欄量減少,導致供應不足。目前,廣東生豬約40%靠外省供應。由于生豬存欄量減少,外省供貨數量明顯減少,使生豬價格一路走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省物價局認為,生豬價格短期高點已過,下半年全省生豬供求形勢將趨穩,價格有望走穩并逐步回落。目前的政策,充分發揮平價商店的作用,推出“平價豬肉”。據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數據,7月20日全省豬價普遍下跌。預計未來肉價將繼續回落,再有幾個月可恢復到合理價格水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行情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