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上!岸鄬汈~事件”在全國各地掀起不小的波瀾。廣西的水產市場會否受到該事件的影響?11月24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漁業部門。相關專家表示,多寶魚風波不會給廣西的水產市場帶來太大影響。但是,“多寶魚事件”給廣大水產養殖戶敲響了警鐘。加大養殖戶的養殖規范性,是杜絕多寶魚事件再次重演的關鍵。
記者從南寧市漁業部門了解到,廣西的多寶魚養殖量很少,都是在沿海地區才有零星養殖,南寧的多寶魚多是從外地調運,屬于高檔魚種,一般在酒樓飯店銷售,且價格較高,消費量很小。與多寶魚處于同等價位的還有許多海水魚類可供消費者選擇,如各種鰈類、鲆類等。因此,多寶魚就算暫時“淡出”餐桌,也不會給其他種類的魚或整個水產消費造成影響。
廣西水產專家林崗說,多寶魚事件也給養殖戶敲響了警鐘。林崗認為,造成水產品中禁藥殘留超標的主要有3大原因:一是養殖水域遭遇工業廢水污染,魚在污染的水中不一定死亡,但廢水的有害物質卻留在了魚體內,如前幾年的“南湖魚”就是一個例子;二是養殖戶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追求高產量、高密度,一個小池子里密密麻麻地擠了許多魚,導致魚病發生率上升,只能下“猛藥”來治;三是一些魚飼料和添加劑里有違禁成分,就算養殖戶并未過量用藥,但魚吃了這些“有料”的飼料,也會出現禁藥殘留超標。
“如果養殖戶都嚴格按養殖規范來操作,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彼a專家周解說,幼魚期非常容易生病,養殖戶往往抱著“有病治病,無病預防”的心理,過量投藥或使用禁藥,造成藥物殘留。而用禁藥和超高密度養殖,往往是一種僥幸的心理,因為就算取得了產量,不一定過得了食品安全質量檢驗關,尤其是用于出口的水產品,還要面對國外嚴格的質量檢驗。
專家表示,近年來國家質量標準一直在變,不斷增加禁投藥物,但用于替代這些藥物的安全可用藥卻跟不上,一些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仍然使用原來的違禁藥物,使得水產品出現禁藥超標。這導致水產品加工廠從養殖戶手上收魚加工,制成的魚片送到出口檢驗部門,通不過檢驗,形成兩難處境。
專家認為,加大養殖戶的養殖規范性,是杜絕“多寶魚事件”再次重演的關鍵。
目前,各方都在等待南寧市場上的多寶魚質量安全檢驗結果公布,水產專家認為,對這些多寶魚應嚴格明確產地來源,因為各地的養殖情況不同,比如說,若是廣西自產的多寶魚沒有問題,就不應一概封殺。
據悉,自治區水產畜牧局已經派出檢查組赴各地檢查包括“紅心蛋”在內的禽畜產品,一方面繼續對鴨蛋是否含有蘇丹紅進行監控,另一方面對飼料加工產品進行抽查。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