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1月26日,江西省余干縣水產局的技術人員冒著寒風又一次專程來到江西益人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傳授扣蟹幼苗過冬技術。
鄱陽湖畔的余干縣擁有36萬畝內湖水面,為了使水面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余干縣今年實施了“鄱陽湖區域特種水產繁育體系建設與示范”農業科技項目,加快了黃鱔、甲魚、烏龜、鱖魚、河蟹苗種培育示范基地建設。計劃用2年時間,投資600萬元,建設良種繁育基地1300畝,推廣商品魚養殖輻射區13萬畝。承擔了這個項目的江西益人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12萬畝內湖水面中開展土池培育蟹和大湖圍欄精養商品蟹試驗,在科技人員的幫助下獲得了初步成功,實現產值達540多萬元。
余干縣還精心打造了瑞洪3000畝烏魚精養基地,申請了“波浪牌”鄱湖烏魚綠標,初步形成了集技術推廣、魚病防治、銷售信息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加速形成了烏魚產業化新格局。新生鄉大力推廣池塘桂魚套養技術,成功地進行了規模化人工育苗和中間孵化,推廣面積達1000多畝。洪家咀鄉下崗職工胡曉平與妻子邵美玲貸款l7萬在老家洪家咀鄉昌萬公路邊上辦起了一個面積達300多畝的甲魚場,進行網箱仿野生養殖甲魚,通過營造甲魚野生環境,投喂螺螄、魚、蝦天然餌料,使甲魚品質接近野生,提高了甲魚養殖經濟效益。
張拱名是余干縣瑞洪鎮烏魚養殖大戶,他承包25畝內湖水面養殖烏魚已經有8個年頭了,去年純收入高達20多萬元。但張拱名并不滿足,他說:“要把烏魚產業做強做大,我認為有三點:一是要解決烏魚苗種繁育問題;二是要解決烏魚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三是要創立鄱陽湖烏魚品牌。”
余干縣自實施“鄱陽湖區域特種水產繁育體系建設與示范”農業科技項目以來,繁育的特種魚苗滿足了本縣漁業生產需求的55%以上。目前余干縣以烏魚、黃鱔、鱖魚、河蟹等為主的特色水產養殖面積達17萬畝,預計年產值近7億元。江西全阜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是余干縣一家具有對歐、美出口權的水產加工龍頭企業,主要產品是龍蝦仁、整蝦。目前該公司已加工鄱陽湖龍蝦等水產品500噸,產品全部外銷到歐美國家,實現出口創匯80萬美元。該縣針貢魚、酒糟魚等本土特色風味的水產品年加工達6350多噸,產值達7000萬元。400多戶特種水產養殖戶共增收400多萬元。
隨著余干縣對內湖水面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特種水產養殖迅猛發展,鄱湖內湖目前成為江西省最大的并擁有自身品牌的綠色水產品基地和具有鄱陽湖特色的生態旅游開發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