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新社烏魯木齊十一月二十四日電 遠離東南沿海四千多公里,在外人眼中遍地黃沙的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冷水魚生產基地,其水產品產量已連續六年穩居中國西北五省區前列,部分冷水魚產品還出口到漁業大國日本和芬蘭,漁業已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產業。
新疆是中國離海最遠的內陸省份,而其首府烏魯木齊則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然而,新疆漁民雖然身處內陸,但卻大發“魚”財,去年新疆水產品總產量近八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五千元人民幣,收入比農牧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大截。
外界人眼中的新疆多為大漠胡楊,戈壁縱橫,草原連片,難料到這塊土地上竟然盛產漁業。其實,新疆山脈高聳,天山雪水融化成溪,使得湖泊連片。新疆水產局局長古力介紹,新疆現有漁業利用水面近四百萬畝,占可利用水面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博斯騰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現在已成為中國西北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
近年來,當地政府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漁業和特色漁業。目前,烏魯木齊已經形成了以達坂城、烏拉泊為主的優質冷水魚養殖生產基地,以柴窩堡湖為主的池沼公魚、中華絨鰲蟹養殖生產基地,以安寧渠地區為重點的養殖草、鯽、鱸、武昌魚、白斑狗魚為主的千畝池塘養殖基地。
而風光秀麗的塞里木湖,年產凹目白鮭等冷水魚超過千噸,已成為中國優質冷水魚的重要產地。去年十二月,八噸產自賽里木湖的冷水魚首次出口芬蘭,這是新疆水產品首次進入歐盟市場,今年十一月,芬蘭客商再次來到新疆,定貨量提高到了七十噸。
新疆水產局局長古力介紹說,在新疆的水域中,當地生長的魚種與國內外引進的魚種達上百種之多,中國“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都已在新疆安家落戶。即使新疆南部最為干旱的喀什地區,目前已完成了對美國加洲鱸、日本錦鯉的人工繁殖工作,已投入生產。
據有關部門統計,未來五年內,新疆水產品總產量將達到十萬噸,漁民年均純收入將達到七千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