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自8月5日披露中報后,中水漁業股價即中止了從6月底開始的持續上漲勢頭,轉而掉頭直下。大智慧顯示,中水漁業8月4日收盤價為13.3元,而8月5日則開于12.7元,收于11.97元而跌停。8月8日,由于大盤整體下調等綜合因素影響,股價再次出現下滑,最終收于11.19元,跌幅達6.52%。至8月9日,中水漁業股價再次抬頭,微漲1.16%,收于11.36元。按公司總股本3.19億股計算,三日之內,中水漁業市值已蒸發6.2億元市值。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此前一月中水漁業股價走高,是二級市場對中水漁業的業績預期所致,而對應其今年上半年每股凈利潤可以認定,“其股價難以代表其公司業績水平”。
同時,中水漁業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上半年業績欠佳是因為漁業資源萎縮所致,且由于“固定資產全是遠洋捕撈的,沒辦法轉型。”上述人士稱,“就是靠天吃飯。”
主營收入低于預期
雖然在7月5日中水漁業即披露業績預報,對上半年凈利預計增長77%-95%,但8月5日中報一經披露,股價即應聲大跌。開于12.7元,收于11.97元直接跌停。
從中報顯示情況來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09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5.67%,基本每股收益0.0655元/股,較上年同期增長85.55%,符合此前業績預報時的預測,然而,由于此前的業績預報并未對贏利構成做出解釋,有業內人士認為,業績增長或許是因為主營在報告期內得以改善,受此影響,股價在整個7月一路走高。
大智慧顯示,7月1日,中水漁業開盤價為10.32元,而至7月29日,收盤價為13.6元,其中,還創出了近一年多來的最高價14.37元。照此計算,在一個月時間里,中水漁業股價累計漲幅達到31.8%。
“一方面,在通脹的影響下,農副產品價格上升幅度較高,作為水產業的佼佼者,其業績容易讓投資者產生預期投資心理;另一方面,從股市走勢來看,不排除一定量的游資進行了“利好”炒作,利用不相關的利好消息進行宣傳,從而導致股價上漲過快。”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對本報說。
然而,中水漁業的“好運氣”并沒有維持多久,中報顯示,雖然凈利潤符合預告,但仔細分析卻可以發現,營業利潤只有約201萬元,而1900萬元的政府補助成了其當期業績當仁不讓的支柱。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對本報分析,中水漁業“從此前創造的14元的股價,以及2010年至今其平均股價(10元)和市盈率來看,對應其今年上半年每股凈利潤可以認定,其股價難以代表其公司業績水平。”
鑒于上述諸多原因,中水漁業股價應中報而大跌,成了名符其實的“見光死”。當天成交量高達1.9億元,成交量1563萬股,根據交易所公開資料顯示,其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名營業部共賣出5445萬元。而上述5營業部則多集中在上海及浙江一帶。
遭發展瓶頸短期難改觀
對于上半年的業績疲軟的原因,中水漁業解釋,捕區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魷魚資源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繼續走低,而南太平洋金槍魚捕撈單船產量下降較大。
中水漁業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亦稱,上半年漁業資源的確萎縮嚴重,而近幾年來主營業務持續不震也跟此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由于“擴大捕撈區域并非易事,所以,并未聽說公司有擴大捕撈面積的打算,而且,固定資產也全部和遠洋捕撈有關,想要轉做養殖也不容易,因此也沒有聽說過有將業務拓展到養殖領域的打算。”
公開資料顯示,為改善主營業績,中水漁業也曾積極開展其它業務的發展,但“不是特別成功”,上述中水漁業相關人士稱,“這就是靠天吃飯”。
從上述現象分析來看,有業內人士認為,中水漁業顯然已走到了主營發展的瓶頸期,對比歷年年報可以看出,中水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一直是公司凈利的較大組成部分,2009年,凈利約2595萬元,而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入則約為2326萬元;2010年,凈利約5003萬元,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收入約2652萬元。而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政府補助又一直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從該公司利潤來源格局來看,其主要利潤來源于政府能源補貼,但是主營業務的利潤支撐力度過小將導致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其產業發展也將容易遭遇瓶頸。”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說。
大股東置入資產態度模糊
公開資料顯示,中水漁業控股股東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是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的120家大型試點央企之一,業務范疇涵蓋遠洋捕撈、生物制品等,旗下擁有中水漁業、*ST中農和中牧股份三家上市公司。而旗下遠洋捕撈等業務,則由中水漁業將其收入囊中。
在這種背景下,基于主營業務短期難改變的狀況,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水漁業此前股價走高,或許是基于舟山新區等概念所至,但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對此觀點予以了否認,“中水漁業的主營業務在遠洋捕撈,相對于舟山新區帶來的產業利好來看,對其影響并不大。一方面,中水漁業的經營范圍難以受到舟山新區項目的利好影響;另一方面,舟山新區從提出到具體實施需要長期運作,形成實質性利好需要中水漁業成為項目參與主體。”鄭宇潔說。
鑒于此,市場屢次傳出關于中水漁業的資產置入等傳聞就被投資者納入眼底,“大股東暫時沒有注入資產”。上述中水漁業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根據該人士介紹,在此之前,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的確曾經提及過對公司置入資產,但時至今日,“到現在也沒有實施,都沒有考慮成熟,他們(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也沒想好注入哪些資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