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昨從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受國內黃鱔貨源偏緊、價格走高影響,南京進口商首次從菲律賓進口黃鱔,以補充南京市場貨源。
夏季是黃鱔消費高峰期,“淮安軟兜”是南京人非常喜歡的一道名菜。在惠民橋水產市場,黃鱔日交易量約8—9噸,條重100克—150克的黃鱔每斤售價約34元。市場管理人員介紹,最近黃鱔貨源偏緊,日上市量約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一成,價格則同比攀升了20%左右。
據此,部分進口商開始嘗試從東南亞國家進口黃鱔。昨天,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物檢驗檢疫處處長王水明介紹,前段時間,南京進口商分6批進口了10多噸菲律賓黃鱔。因為當地的飲食習慣等原因,當地人食用黃鱔不多,所以野生黃鱔貨源較多,價格也不高。
記者了解到,進口商從菲律賓進口黃鱔,進價加上關稅、運費等,到岸價每斤黃鱔的成本低于20元,進入市場后,每斤售價起碼在35—40元,利潤還比較可觀。
不過,進口活黃鱔也有麻煩之處。王水明介紹,活黃鱔進口到南京后,必須經過檢測,才能進入市場。檢驗檢疫人員會對黃鱔進行孔雀石綠、氯霉素、汞、砷、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最多30多項指標檢測,全部指標檢測結束,需要一周左右時間,等檢測結果顯示合格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
“黃鱔染蟲門”事件回顧: 5月17日,上海檢驗檢疫局披露,近期連續從共計9批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這是2006年底從深圳口岸從進口黃鱔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時隔5年后,全國口岸首次在進口黃鱔中檢出顎口線蟲。
據了解,此次在6批印度尼西亞黃鱔中采集檢疫樣品26個,檢出陽性樣品14個,陽性率53.8%,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112條,包括頭部檢出4條,內臟中檢出15條,黃鱔肉中檢出93條;在3批菲律賓黃鱔中采集檢疫樣品15個,檢出陽性樣品9個,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70條,包括內臟中檢出9條,黃鱔肉中檢出61條。經實驗室鑒定,上述所有檢出的顎口線蟲均為致病種。
顎口線蟲主要分布于亞洲,日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均有人體感染的報道。顎口線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通過食用、接觸及母嬰間的胎盤傳播,對動物和人類健康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可導致癲癇、肢體癱瘓和腦疝。我國人體感染顎口線蟲并不多見,迄今報道的病例不超過50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