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上午,順德區農業局水產畜牧科專門派人前往廣州,取回了對順德水產孔雀石綠含量所做的抽樣檢測報告。結果顯示,抽檢的15個樣品無一檢出孔雀石綠。
檢測證明順德水產安全
昨日,記者在順德區農業局看到,這4份檢測報告是由廣東省海洋漁業局委托,國家農業部駐廣州檢測機構“華南綠色產品認證檢測中心”出具的。4份檢測報告共檢測了9個品種15個樣品,分別為取自勒流江義村的加州鱸、倫教三洲的桂花魚、杏壇古朗村的生魚(烏鱧)和龍江左灘的廣東魴(邊魚)、草魚、鳙魚(大頭魚)、寶石鱸、鯰魚、紅羅非。報告出具的檢測數據顯示:全部15個樣品的孔雀石綠和隱性孔雀石綠兩項指標的測定結果均為“<0.002毫克/公斤”(注:即小于10億分之2,為“未檢出”)。 順德區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4份檢測報告可以證明順德水產品的安全。
順德活魚供港檢驗極嚴格
據了解,廣東對供港產品檢驗檢疫十分嚴格,所有供港澳的養殖場全部備案管理,從“種苗—飼料—免疫—用藥—檢驗—出口監裝”全過程監管。
據順德區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順德活魚出口至香港的過程中,至少需要通過3道“關口”,經過層層檢測。首先,注冊魚塘需要先將樣本送至順德區農業局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合格后,再報商檢部門計劃出口的品種和數量。由商檢部門抽檢合格后,方可運往香港口岸。最后經香港有關部門抽檢合格后方可出口。 有關人士認為,香港所檢驗的樣本,是在市場抽取的,而不是在口岸采樣。市場的產品出問題后只追究廣東供港產品并不科學,因為市場抽取的樣本來源復雜,不排除運輸或銷售環節上出問題。
魚商希望盡快恢復供港
截至昨天,順德活魚對港出口已經暫停了3天。順德一供港水產品公司的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僅公司方面有損失,所聯系的農戶的損失也都很大。他認為,如果使用了孔雀石綠養魚的話,根本就進不了香港。他認為,現在檢測結果已經出來,證明順德的水產并不含孔雀石綠,相信很快可以恢復供港。
大良府又市場錦記水產的陳老板也向記者大吐苦水。他每年售魚三四百噸。受“孔雀石綠風波”的影響,這幾日的生意“起碼少了一半”。盡管有關部門及時公布了有關檢測結果,但他對今后的市場情況還是很擔心,“市民心里頭的陰影要消化,起碼要1個月時間”。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