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平望鎮顧扇村是該鎮較為偏僻的一個村,遠離鎮區,交通不便。在20世紀90年代初僅有100畝左右的水產養殖面積,而如今已擴展到了2800畝之多;近年來,村民每年在水產養殖上的收入都要超過560萬元,在這一成績的背后,村領導和村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因為有了專家的熱心指點,才有村民的充足信心投身水產養殖,才使村里的水產養殖面積成倍增長,才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顧扇村由于地理原因交通十分不便,發展工業困難比較大。為了致富一方百姓,村黨支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決定從發展水產養殖上下功夫,引導村民通過特種水產養殖來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1993年,村里開挖了100畝魚池,發動村民養殖剛興起的特種水產。然而因為缺乏技術,村民都不敢冒風險養殖。怎么辦?村黨支部書記顧榮明第一個站出來“吃螃蟹”,帶頭承包魚池,養殖加洲鱸魚。有了顧書記的帶頭,一些村民也跟著少量養殖。
作為領頭羊,顧榮明一方面購買了許多加洲鱸魚養殖方面的書籍,仔細研讀,另一方面四處聯系,向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請教,很快與上海水產大學的姜仁良教授、蘇州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黃鶴忠副教授、吳江市水產局的李明孚研究員等掛上了鉤,他們不定期來到顧扇村,對村民進行水產養殖的技術指導,平望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也經常下村指導。看到顧書記他們養殖加洲鱸魚豐產豐收了,又多次聽了專家學者的技術輔導,村民們的手大都癢起來了,要求承包水面的農戶越來越多。就這樣,顧扇村的水產養殖“蛋糕”開始慢慢做大,如今村里的2800畝魚塘共有81個養殖戶承包,還有不少農戶走出村,到外面承包魚塘。
自從加洲鱸魚養殖成功后,顧榮明書記沒有因此而滿足現狀,而是依托專家的支持和幫助,帶頭開發其他新品養殖試驗,幾年來先后成功拓展了南美白對蝦、白魚、翹嘴紅鲌等水產新品,從而輻射帶動了全村養殖戶向更多的新品水產要效益。
如今,加洲鱸魚依然是顧扇村水產養殖的拳頭產品,以往每年的加洲鱸魚苗都是從廣東等地空運而來,但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苗種的質量有所下降。敢想敢干的顧榮明決定自繁種苗,去年11月,顧榮明開始了自繁加洲鱸魚苗的試驗,得到了上海水產大學姜仁良教授的大力支持。在關鍵的苗種母本放入暖棚培育階段,姜仁良教授連續住在顧扇村一個多星期,手把手地進行專業指導。經過專家的精心指導,今年顧扇村成功自繁加洲鱸魚苗500萬尾,在水產養殖的產業鏈上又向前邁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刻苦好學的顧榮明書記的水產養殖技能明顯提高,2003年他成為蘇州市級“農民專家”,被蘇州市人事局評定為工程師。2004年蘇州科技局舉辦科技講座,顧榮明還走上講臺,為臺下的各縣市水產部門的技術人員及水產大戶講授白魚養殖技術課,引起轟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