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昨日召開的2006年陜西省漁業生態環境暨病害防治狀況公報發布會上獲悉,我省部分養殖水域水質有所污染,鯉魚和草魚病害發生較為嚴重,但是根據農業部食品安全標準,我省養殖水域和水產品95%以上符合所規定的標準。有關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盡量不要購買死亡的魚產品。據了解,陜西省重點養殖池塘的水質如:長安區魚苗繁殖場、西安市未央區草灘團頭魴養殖基地、咸陽市武功縣北營漁場等通過監測顯示,其池塘的水質主要受總磷、總氮、高錳酸鹽、銅、鋅、石油類和非離子氨的污染。同時,我省主要養殖的鯉、草、鰱、鳙、鯽、魴、羅非魚和中華鱉等八個品種,經過為期10個月的病害狀況監測,共監測出疾病19種,其中細菌性疾病7種,真菌性疾病2種,寄生蟲病6種,營養性疾病1種,其他3種。按養殖品種分,鯉魚和草魚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鰱魚和鯽魚次之,鳙魚最低,魴魚、羅非魚和中華鱉等因養殖規模較小,未監測出病害。
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在加工魚產品過程中,應通過高溫處理,盡量做熟,以避免食用后對人體造成危害。在購買魚產品時,首先應多從魚的體形上觀察其健康狀態,魚的活潑程度從游動狀況上就可以發現,另外,從外觀上看顏色的鮮艷程度,好的水產品顏色非常鮮艷,其鱗片的排列也非常整齊。所以在購買魚產品時,盡量不要購買死亡后的魚,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死亡的魚產品堅決不要食用,以免給身體造成不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