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全國也為海南眾食客所喜愛的多寶魚出事了。自11月17日上海發現市面銷售的多寶魚致癌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始,全國各地市場頓時翻江倒浪,處處驅逐令人驚恐萬狀的多寶魚。國家有關部門這次的反應也是非常之快,事發當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即派調查組前往山東沿海各地,調查多寶魚及其他海水養殖水產品的藥物使用情況。農業部也同步發出緊急通知,并派出多路督察組,指令各地農業機構對硝基呋喃等禁用獸藥的違規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顯然,這樣的調查陣勢,這樣的市場恐慌,至少在今后一段時間,必然導致多寶魚海水養殖產業遭受沉重的打擊。
按說食品危機事件,這年頭也太多了,常常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但這次多寶魚事件,卻讓人多了一分沉重, 一分警惕。道理很簡單,海南也是海水養殖大省,雖然我們并不養殖多寶魚,雖然我們的海產品到目前還是風平浪靜,一路走紅,但是,在養殖藥物被濫用的今天,在海水養殖藥物還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的今天,多寶魚的教訓還是給海南打了一針預防針,值得海南好好總結,未雨綢繆。
而如果盤點山東多寶魚事件,最大的教訓當是當地政府監管部門不當的“妥協政策”。也許,遠在上海的消費者難以知道多寶魚養殖當中濫用違禁藥物的情況,但當地監管部門心里應該是清清楚楚的。在與媒體記者的對話中,當地養殖戶就直言不諱———“多寶魚藥物超標?那是肯定的!不敢說100%,99%吧。”可見,超量違規地濫用養殖藥物,在當地多寶魚養殖業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正因為濫用藥物,當地養殖戶根本不食用當地的多寶魚,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樣養出來的魚對身體大大不益。所以說,正是當地監管部門“姑息養奸”,一味縱容,才導致多寶魚事件最終大面積地爆發。
于是,一個非常流行并付諸實踐的糊涂觀念———“產業保護”、“產業培育”,必須澄清并加以批判。多寶魚濫用藥物一直拖到今天才爆炸,除了當地有關部門聲稱的檢測設備和檢測技術落后的原因外,更關鍵性的原因在于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對海水養殖業的“法外施恩”。不僅山東,就是全國的沿海省份和沿海城市,如今都把海水養殖當成重要甚至是支柱性的產業。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許多“養殖大市”、“養殖大縣”靠海水養殖發了財,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政府官員的政績也有了,表面上是一片風光。至于濫用違禁藥物,只要不揪出來,不釀成全國性的事件,能蒙就蒙吧,反正是外地人吃的。 基于這樣的想法,所以一些地方不僅不積極查處濫用違禁藥物,相反還想辦法遮掩和辯護。“妥協政策”若此,怎能保證不出事。
但全國如此之大,民眾食品安全意識日趨高漲,終歸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而像多寶魚這樣,如果事先就積極預防,嚴格控制養殖藥物的投放,一旦違規就“殺無赦”,豈能有今天這樣的“滅頂之災”?
但愿多寶魚事件能給海水養殖的各地方一個大的觸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