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經過27天的航行后,中科院水生所科考1號考察船昨天經上海復興島碼頭駛向武漢。至此,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長江淡水豚類國際考察活動行程過半。讓科考人員失望的是,目前尚未發現任何一頭白鰭豚,而且江豚的數量也遠遠少于之前。
“這次科考活動的考察結果令人擔憂,如果不及時開展保護行動,江豚將與白鰭豚一樣面臨滅絕!睋袊茖W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丁介紹,此次科考有關江豚數量及生存狀況的最終報告將于半個月內出來。這將是目前為止第一份關于白鰭豚的詳細統計,也將是有史以來最可靠的白鰭豚數據。與此同時,長江水質的檢測報告也將于本月出爐。
作為史上規模最大的對長江淡水豚的一次科考活動,此次活動集結了來自中、美、英、德、日、瑞士6國頂級研究豚類的科學家,整個考察活動預計持續6周。上次對豚類的考察在1997年至1999年間,當時考察出白鰭豚的數量不及100頭。而根據上世紀80年代初專家考察,長江中曾生活著400頭白鰭豚。
“江豚數量也在急劇減少,1993年前還約有2700頭,但到1997年銳減為2000頭,這次發現的數量又有所降低,我們沿途發現了1000頭左右!卑做掚嗫疾礻牻M織者、白鰭豚基金會會長AugustPluger說,白鰭豚的逐漸消亡可以看成是中國淡水區域受到威脅的信號。王丁告訴記者,“春天的時候,我們曾接到過漁民的報告,說看到了白鰭豚!钡茖W家并不能以此作為白鰭豚尚存的依據。據介紹,如果在調查的水域內發現白鰭豚,將設法把白鰭豚轉移到位于湖北石首市的天鵝州半自然白鰭豚保護區內。
瑞士聯邦環境與技術研究院的
BeatMueller稱,根據考察,長江作為地方大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正在遭受著許多危害,比如支流以及長江海岸線嚴重的堰塞和回水,棲息地遭到破壞,通道堵塞,過度捕撈,擁擠的水上交通以及隨之而來的污染,導航及通訊帶來的噪音。“長江的水質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情況,還要等所有的檢測完成以后才能得知,但我們不敢想象這樣的交通會對生存在長江里的白鰭豚和江豚造成怎樣的惡劣影響。”長江水質的檢測報告將于12月出爐,目前還有待在SGS中國環境實驗室做具體的水質檢測工作。
據介紹,這支考察團隊員有專家25人,其中外方專家13人。首席科學家是來自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西南漁業研究中心的皮特曼博士,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鯨類野外觀察專家,他已在野外觀察到幾乎所有種類的鯨類動物,但還沒有觀察到野生的白鰭豚。此次科考隊從武漢沿長江順流而下,直至三峽大壩,從那里考察隊向上海的長江入?谔幮羞M,再原路返回至武漢。
[新聞資料]
拯救白鰭豚刻不容緩
世界上現有淡水豚5種,白鰭豚是其中數量最少的一種,且為我國所特有,并因其稀有和美麗而享有“水中熊貓”和“東方女神”的美譽。白鰭豚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干流中。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對白鰭豚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野生白鰭豚的數量估計已不足100頭。拯救白鰭豚,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