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福建省《出口鰻魚綠色食品標準化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通過了福建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鑒定專家認為,該研究首次在鰻鱺生產中建立了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技術標準以及相配套的檢測方法,并應用到鰻鱺生產全過程的管理模式中,技術先進、可操作性強,對鰻鱺安全生產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目前,課題組擬把研究成果與實施HACCP相結合,在鰻鱺養殖生產全過程建立HACCP管理模式,通過對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以提高鰻鱺的安全質量水平。
福建是全國鰻魚的主產區,年產鰻魚7-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50-60%,占世界產量的1/3以上。近幾年,受藥物殘留問題影響,福建烤鰻出口量逐年減少。為此,福建省科技廳于2003年提出了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出口鰻魚綠色食品標準化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設》的研究任務,該項目經過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三華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年的努力,研究了國內外現有的管理方式和質量安全控制方法,并圍繞鰻鱺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對安全衛生的關鍵指標進行系統檢測,為鰻鱺系列標準中安全指標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項目組根據生產管理的實際需要,制定并發布了《鰻鱺》、《鰻鱺魚苗、魚種質量》、《鰻鱺養殖產地環境要求》、《鰻鱺養殖技術規范》等6項福建省地方標準; 制定了《凍烤鰻加工技術規范》國家行業標準;并提供鰻鱺生產全過程(即從苗種、養殖環境、養殖技術規范到生產投入品的管理、養殖產品及加工產品的質量控制等)的系統成果,為國家商務部編制《出口商品技術指南——鰻魚》,該指南已正式發布,為出口鰻鱺的養殖生產建立了系統規范管理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與推廣作用。
項目組與福建省鰻業協會等單位配合,先后在鰻魚主產區長樂、三明、莆田、福清等地舉辦《鰻魚健康養殖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各地養鰻場技術員達1300多人,通過廣泛推廣、宣傳、培訓,使大部分企業逐步走上規范管理的健康養殖模式,使福建出口鰻魚在受國外的技術壁壘沖擊、出口量下降的情況下,2005年出口鰻魚的價格創近年新高。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