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中架起的特制帆布擔架床、一臺緊臨著水池的可移動式胃鏡檢查儀加上三抓鉗、鼠抓鉗、網籃鉗三種去異物專用鉗把上海長風海洋世界變成了臨時胃鏡檢查室。昨天上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消化內科許樹長醫生花了40多分鐘,完成了對一條近三周未進食的南美洲海象魚的胃鏡檢查,出具的診斷報告為:“沒有發現明顯的異物存在”。
一周前,同濟醫院與長風海洋世界舉行了一次公益活動,讓康復中的白血病患兒走進了海洋世界白鯨館。在活動中,他們得知一條重達100公斤、身長2米的海象魚病了———食欲旺盛的“大塊頭”很久不吃東西,總是懶洋洋地趴在水下不動,馴魚師們懷疑是誤吞了塑料杯等異物。“要是也能像人一樣給‘大塊頭’做一次胃鏡檢查,取出異物就好了。”館方人員對醫生們無奈地表示。
可是,要給這種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淡水魚做胃部檢查談何容易?許醫生與馴魚師一起進行池邊會診時,馴魚師提出做胃鏡必須做到魚不離水、不能上麻藥、鋒利的牙齒一個也不能少。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集思廣益,大家終于拿出了一個“完美”方案———用滲水力強的帆布制成擔架,由四名馴魚師將其固定在水池一側;用直徑5厘米PVC管子充當“咬口器”使魚嘴保持張開;用蒸餾水替代消泡劑不斷沖洗胃部保持視野清晰。
早晨7點開始的胃鏡檢查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大塊頭”死活不肯上擔架床,四名馴魚師軟硬兼施,花了近20分鐘才將“大塊頭”降伏,用綁帶固定住。隨后,在電子胃鏡的引導下,專家們一點一點地向海象魚的胃里探索,逐線觀察了食管及胃腔的情況。胃鏡深入海象魚消化道內約1.1米,并沒有發現明顯的異物存在。根據獸醫的建議,專家們通過胃鏡注入了抗生素先鋒六號1克、維生素C0.5克、復合維生素B以及營養液賴氨酸250毫升,幫助“大塊頭”盡快康復。
許醫生表示,盡管胃中沒有發現明顯異物,但不能排除異物已進入海象魚下消化道的可能。海象魚如果可以進食,并且可以排便,那么它的消化道問題并不嚴重。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