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鄭偉儀在“民聲熱線”節目上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的海洋經濟重在綜合開發和區域合作,要“率先建成海洋經濟強省”,海洋交通運輸、漁業、船舶制造等行業將率先受益。
將有財稅、金融政策優惠
目前,廣東、山東與浙江并列為“國家海洋經濟試點”,三省對于寬泛的“海洋經濟”概念,各有什么抓手?鄭偉儀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大家的側重點不一樣。山東主要突出海洋科技,帶動藍色半島經濟區整體發展;浙江主要突出港口航運和海島開發,帶動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廣東重在綜合開發和區域合作。”
他進一步透露,廣東的傳統優勢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漁業和海洋船舶,相關領域的公司將首先受益:按照國家批準的《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國家在安排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時,將對廣東涉海項目給予支持,在金融政策方面,廣東擬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金投向相關領域。
此外,廣東還將重點培養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以培育核心競爭力。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馮偉認為,投資者應當關心增速較快的行業,“比如海工裝備、油氣開發”,以及受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包括海水淡化、濱海旅游。
浙魯粵三省“逐鹿”海洋
此前,山東、浙江分別于今年1月、3月將海洋經濟規劃上升到國家層面;廣東是最后一個敲定為國家級“海洋經濟試點”的省份,面臨著前兩者的競爭壓力。同時,遼寧、河北、江蘇、海南也紛紛制定了本地的規劃案。“廣東要率先建成海洋經濟強省,這也是總書記給我們的重托。”鄭偉儀說。
根據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的統計,從2003年至2009年,環渤海的海洋經濟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27%,全國領先;長三角、珠三角分別以15.76%、16.53%緊隨其后。從近年的發展速度看,珠三角、長三角均勢頭兇猛,未來將成為海洋經濟的主要競爭者。
不過,由于各地的規劃案細則大都未出臺,扶持政策也在制定中,尚無法預判珠三角、長三角的競爭局勢。
“油氣資源的開發可能是競爭重點”。深圳一名分析師告訴羊城晚報,如果以拉動多少GDP來評價海洋戰略的有效性,各省可能偏重于建設石化等重工業。
據分析,根據“十二五”《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的投入將達到2500億元至3000億元,鉆井平臺、生產設備和輔助設備將得到較好發展,擁有海工業務的中集集團、江鉆股份和油田勘探業務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均可關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