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粉絲不錯,挺勁道的啊!”不少高檔酒樓里都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初次吃魚翅的食客錯把魚翅當粉絲。其實雖然魚翅和粉絲的形狀、味道大致相似,價錢和營養卻有天壤之別。近日記者在暗訪中發現,市區部分商家待售的“魚翅”和飯店中使用的“魚翅”是由食用凝膠制成的。
11月8日,記者陪外地來威旅游的朋友雷先生前往市水產品批發市場附近一家干貨店購買干海鮮。女老板熱情推薦了一款包裝簡單的粉絲狀暗黃色“魚翅”,每包400克,看起來鼓鼓囊囊非常實惠,女老板表示這款魚翅每包只要70元。雷先生買下了這包魚翅,可在回去的路上卻發現,這包標注著浙江某地生產的魚翅品名上竟寫著“合成魚翅”,原材料分別為食用凝膠、魚粉等。
本想買個真正的魚翅回去給老家親戚嘗個鮮,沒想到卻買了人造貨,記者與雷先生一同回到干貨店要求退換。女店主表示:“真魚翅每斤一般都得三四百塊,這個價位的魚翅怎么可能是天然的!其實這份魚翅也不錯,是正規加工過的,有合法生產銷售手續,也都是用好東西加工出來的,吃起來都是一樣的。”見雷先生執意要將合成魚翅換成天然的,女店主又改口表示:“不過送禮還是用天然的好,人造魚翅其實就是‘高級粉絲’。不過現在不少飯店用的都是這種魚翅。”女店主表示,人造魚翅價格便宜,一般人也吃不出與天然魚翅的區別,所以不少酒樓為了節約成本都用它,而且經常到她店里提貨。
酒樓使用的是合成魚翅?記者隨后對我市一些飯店進行了一番暗訪,發現女店主所言不虛。在青島路的一家酒樓,一名服務生向記者熱情推薦了該店特價的“魚翅撈飯”,每份只要25元。記者一再追問魚翅是否是天然的,服務生卻轉移話題,避之不談。記者隨后采訪了市區部分中檔餐飲企業的廚師,他們普遍對此不愿多談,僅表示酒樓雖然使用了人造魚翅,但并非刻意欺騙顧客。
到底有多少飯店在使用人造魚翅?為什么廚師表示使用人造魚翅不算刻意欺騙顧客?在我市酒店業工作多年的廚師曹師傅向記者曝出了行業內幕。
曹師傅表示,天然魚翅的成本價通常在每人份150元以上,目前我市價格在每人份100元以下的魚翅估計大部分都是以人造魚翅加工制作的。一些中檔酒店為吸引客人顯示酒店檔次,通常會設立“鮑翅”等高檔菜品,但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不少包括“鮑、翅、海參、大蝦”的套餐“標準”價通常降到了50元、80元等價位,連魚翅的成本都不夠,因此不少酒店采用的都是人造魚翅。這樣做一來請客吃飯的人會感覺“有面子”,二來又能省不少錢,也符合了消費者的需求。不少常去酒樓吃飯的消費者都會指名要“天然魚翅”,也說明一些顧客內情。
一名工商人員對記者表示,很難講酒店的這種行為是否涉及侵害消費者權益。因為一般酒店都不大可能將菜品的原材料等詳細告知顧客,因此只要“人造魚翅”是合法生產制造的,而顧客又沒有詢問酒店是否使用天然魚翅,酒店應該不構成侵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